重現葉石濤文學地景「蝸牛巷」 保西宮沙淘宮歷史街區改造竣工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南市中西區建國里的保西宮、沙淘宮歷史街區,除保有清領時期空間紋理,也是文學家葉石濤筆下「蝸牛巷」的位置,及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推出的文學地景之一。南市府文化局自105年推動本段街區改造,去年底竣工;為瞭解改造成果,市長李孟諺今日走訪視察並強調,未來會繼續擴展南市歷史街區的整修,讓台南巷弄保有乾淨整齊、有質感又優雅的樣貌。

(圖說)市長李孟諺(左二)由市議員洪玉鳳(中)、邱莉莉(左四)及文化局長葉澤山(右一)陪同,走訪視察葉石濤故居歷史街區的整修工程。(記者鄭德政攝)
李市長表示,台南是貨真價實的文化古都,除古蹟密集度高外,巷弄就是台南最大的資產,在藏有文化底蘊的巷弄裡,常可發掘許多驚喜,歷史街區改造大部分都是地面鋪面改善,如果大家沿著石板路探索,就可找到最精彩的街區。
李市長進一步指出,感謝議員、區長、里長的協助參與,未來期望歷史街區計畫可以繼續擴展,市府將繼續協助有意願整修立面的老屋,讓街區不僅回復昔日樣貌,更可保有乾淨整齊、有質感又優雅的街景。
文化局指出,保西宮與沙淘宮同為該區域最重要廟宇,前者為五條港安海港支流番薯港末端,後者則有「濱海之地浪湧淘沙」之意象。「保西宮、沙淘宮歷史街區(建國里街區)改造工程」為南市歷史街區改造計畫之一,北接新美街、南臨總趕宮街區,區域輻射周邊五條港及赤崁文化園區,留有清領時期如保西宮街、中元巷、南巷、北巷等古街道之空間紋理,及葉老筆下故事發生之歷史街道如益春巷、蝸牛巷等。
本區改造後,街廓之商業與生活機能均予維持,其中中正路138巷連接民生路一段181巷以西多商業活動,包含保西宮與沙淘宮兩廟埕之活動,汽車可行駛進入;以東多為居民生活巷道,以安靜、路側小花園為主,呈現僻靜的生活街道氛圍。街道空間並運用鋪面表現早期路名,搭配葉石濤著作中描述此地文句及相關府城石刻,讓「蝸牛巷」成為走讀的巷弄。

(圖說)市長李孟諺走訪文學家葉石濤筆下「蝸牛巷」的位置。(記者鄭德政攝)
除鋪面改善外,街道兩旁及街廓外道路兩側仍存有不少老屋,經文化局協調屋主意願,將街道兩側8間老屋納入工程改善範圍,以減法整理立面管線,提升居住環境品質、增加街區空間自明性。為避免大規模二次開挖,文化局邀請相關管線單位參與,自來水公司先進行鉛管汰管工程,市府也同步檢討補足老街內不足的消防,提升巷弄安全。
本案計畫面積約3,000平方公尺,經評估部份路段留用原有高壓混凝土磚,實際工程範圍為2,400平方公尺,全案工程經費約1,800萬元。


(圖說)市長李孟諺(中)與兩位議員等人在裝置藝術前合影。(記者鄭德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