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跌價    許忠信:輸出為唯一機會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近日水果批發價格直直落,媒體呈現果農憂戚不捨神情,令人動容。憂的是價格低於成本,血本無歸,不捨的是辛苦栽種的成果,卻淪為堆肥、耕鋤或乏人問津而丟棄。無黨籍市長參選人許忠信指出,各級政府官員大啖促銷作秀劇碼,但一樣無法解決這一再重演的問題。
許忠信表示,針對目前水果價跌市況,要能提升農民收入、穩定產銷,除內銷經營外,應考慮產期、儲存、運輸,選擇合適的水果種類,適時適量拓展外銷。許忠信提出幾個外銷的配套對策。
一、行銷面:1.建構南北向國家間互補產業聯盟,如對日本行銷農產品。2.規劃外銷產銷調節,與外銷國建立良好的產業鏈關係,如配合該國人民之食用習慣等。3.建立市政府與外國採購商的協商機制。4.建立水果生產流程履歷,鼓勵設置有機、無毒食品認證機構,確保食品安全。5.結合臺南市觀光資源,推銷果園觀光。
二、產品面:1.外銷果品以產期長、保鮮性佳與儲藏期長為優先考量。2.與農民溝通,控管品質提供更一致性的標準採收熟度,降低在輸出國催熟時耗損率。3.就芒果、柚子等產期受限制的果品,透過產期調節技術延長出貨期間,或透過乾燥、酒醋酵素化等加工技術,開發創新產品。4.研發具有台灣特色的品種,因應低緯度如菲律賓等國的低價競爭。
三、生產面:1.由市府與亞蔬合作,培訓農民施作水果有機或無毒栽培,提高經濟價值,友善環境。2.媒合農委會各所屬機構試場所專家,及大專院校農業學界的研發成果與業界合作,建立交流平台。3.連結「區域均衡發展」及「在地產業升級」的施政政策主軸,協助年輕人在地投入水果生產,改善農村老化,促進農村轉型更新。4.整合外銷供應鏈,並協助小農擇類參與。5.督請農業局、農會就行政協助面向多方積極辦理。
「建立外銷管道解決季節性水果過剩」的去化問題,除可以提升並穩定農村經濟收入,並可讓更多人有意願在地投入農業生產。同時,在地就業也可減輕農村的人口流失,和緩農村老化現況。這也契合他上週「市長住新營,省錢擱麥邊緣化」記者會中,所提出「區域均衡發展」和「就地產業升級」兩個政策主軸的一部分。
有關內銷部分,除前述面向作為外,協助小農建立直接B2C網路行銷、至連鎖超市賣場鋪貨、各區公所擇期辦理有機無毒小農市集等,以多元管銷方式,增加農民收益。

(圖說)針對水果跌價,無黨市長參選人許忠信提出行銷策略,並指水果輸出為唯一機會。(記者鄭德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