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凱德公園落葉堆肥站    非病媒蚊孳生源!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一般公園通常把落葉當作垃圾,交給清潔隊運到焚化爐燃燒,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臺南市政府環保局為落實物質循環利用之作為,鼓勵南市社區、里及學校團體回收廚餘落葉有機廢棄物並推動自主堆肥化,補助社區、里及學校團體設置廚餘或落葉堆肥站,加強地方基層廚餘落葉回收理念。

(圖說)國衛院研究人員到北區凱德公園落葉堆肥站現場收集蚊蟲。(記者鄭德政攝)
凱德公園有一群外國朋友及志工,透過北區區公所向市府環保局申請補助設置「落葉堆肥站」,迄今已經第5年,是目前唯一臺南市原六區設置在社區公園裡,並由社區志工自主維護的「落葉堆肥站」,他們把公園落葉季節所產生的大量落葉及割除雜草集中,澆水製造高溫潮濕環境,讓它慢慢發酵,分解轉變成可當作肥料的腐植質,既可減少焚化爐處理成本及二氧化碳排放,並做為樹木的營養來源,不會像廚餘堆肥產生惡臭氣味,可說是一舉數得,對南市「低碳城市」願景有所助益。

(圖說)國衛院研究人員現場收集蚊蟲網。(記者鄭德政攝)
今年6、7月連日大雨過後,民眾反映凱德公園「落葉堆肥站」造成蚊蟲孳生,為瞭解「落葉堆肥站」是否成為病媒蚊孳生源,北區區公所昨(18)日,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前來協助收集病媒蚊及調查孳生源,經掃集整個凱德公園內,約捕獲100多隻飛蟲,其中9成是果蠅類,僅有3隻斑蚊,其餘是家蚊,且觀察「落葉堆肥站」並無積水現象,不致成為病媒蚊孳生源。

(圖說)北區凱德公園落葉堆肥站志工進行自主維護。(記者鄭德政攝)
研究人員繼續前往公園附近住家環境調查後,發現1處積水容器疑為病媒蚊孳生源,近日的蚊子開始大量出現,可能原因是最近雨勢下下停停,使得戶外容易積水,蚊蟲很快孳生,如果居家附近環境沒有清理乾淨,蚊蟲就會大量生長,所以民眾在這段期會明顯感受到蚊子增加,被叮咬的機會增加,臺南市目前雖然尚無登革熱疫情,但是民眾仍然不能放鬆防疫,居家的空瓶罐一定要清理,積水容器要清除。
北區公所表示,此次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凱德公園調查的結果,除確認落葉堆肥站是否會成為病媒蚊孳生源,提供正確資訊外,更藉此呼籲民眾要落實清除居家積水容器,以避免登革熱病媒孳生,免除登革熱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