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據105年底民政局統計, 65歲以上老年人口259,701人(13.77%)。對有長輩的家庭,最關心的議題就是醫療與照護。包括平日就醫、緊急救護,以及長期照護,都需要社會適時提供必要支持。九九重陽節將屆,無黨籍市長參選人許忠信就偏鄉醫療、老年照護問題與健保費補助及敬老津貼提出政見建議,希望帶給臺南鄉親長輩更好的生活品質。
(圖說)無黨籍市長參選人許忠信就偏鄉醫療、老年照護問題與健保費補助及敬老津貼提出政見建議,希望帶給臺南鄉親長輩更好的生活品質。(記者鄭德政攝)
許忠信表示,目前臺南市醫療資源過度集中都會區,偏鄉醫療資源不足。近幾年來臺南市經濟困頓,許多青壯人口外移到都會區或外縣市,只剩年長者在家,若有慢性疾病定期回診或緊急醫療需求時非常不便。以下就短期和長期目標做說明。
(一)短期目標:
1.醫療後送工具:緊急醫療後送必須具時效性。偏鄉地區分平地部分,以救護車做緊急運送,並加強救護車內的醫療設備。山區部分,應依人口比例,用政府經費補助醫療直升機以求迅速。長輩居家設警急服務鈴,透過鄰里長,提供必要之醫療協助。
2.強化後送區域醫療資源:政府應補助地區性醫院更新醫療器材、引進新儀器設備等。如新營醫院北門分院,距離學甲、將軍、七股地區近,交通方便,這幾區老年人口多,目前規劃轉型為長照中心。北門分院強化醫療資源後,一起結合長照與後送醫療功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3.一般性醫療應提升山區、偏鄉地區醫療巡迴巴士普及率。現階段巡迴巴士的醫療設備普遍老舊簡陋,有提升的必要。
(二)長期目標:
1.社區高齡者篩檢、居家訪視:強化社區關懷據點的醫療功能。定期做居家訪視,關心長輩們身體狀況,做一些簡單檢查、定期追蹤慢性病。
2.推廣在地醫療:一般性疾病的診治或慢性病照護,需要靠在地的固定醫療就診服務。以往政府以「綁住」公費醫學生畢業到偏鄉駐地看診因應,但往往因所學專長和看診內容不符,無法發揮專長。建議政府應針對長輩及居民所需的泌尿科、心臟內科、神經科、牙科、骨科、復健科、一般內科等,以加給補助方式,吸引醫師組成聯合門診,在固定地方看診,並依據人口比例來決定醫師的需求量。讓醫師自願性到偏鄉看診,提供誘因和尊重他們的專業是很重要的。
3.設置偏鄉「復健師與復健設備」:鼓勵復健師至山區巡迴,方便長輩或需要復健的人,避免造成長途跋涉。這也是落實在地醫療的一個構想。
老年長輩健保費補助一直是熱門話題。許忠信說,如何讓老年人享有補助,又不會造成年輕人過多的財稅負擔?他認為,同為直轄市,臺南市民不應受歧視,應比照台中和高雄市。所以除了長照2.0,或是其他居家照護等推動,也要讓老人享有健保補助優惠,又不會無條件地讓健保支出過於浮濫。
臺北市長柯文哲決定不繼續發放敬老津貼,改由建置老年福利系統,要用長照設施來補足津貼未發放的部分。許忠信看法是:首先,重陽敬老津貼用意是在感謝長輩一生的辛勞,也檢討我們切莫數典忘祖;第二,敬老津貼每年三千元,應是現在財政可負擔的範圍。長照的革新與敬老金可以並行不悖。政府還是可以有條件地發放重陽敬老金,與民間一起對長照機構或設施的設置與改善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