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院長林瑞模指出,運動介入計畫已證實可以顯著地改善老年人的肌力、柔軟度、平衡感,進而減少跌倒風險。有鑑於此,安南醫院設護理之家與成大前瞻醫療器材中心合作,執行「智慧科技應用於失智症生活照護與非藥物治療創新服務」計畫,透過通訊技術(ICT)輔助的智慧性運動介入系統,運動治療師可即時透過APP掌握長者運動行為,量身訂做運動處方增加肌耐力,有效改善住民精神和睡眠品質。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由於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盛行於老年人的失智症人數也隨之增加,老化相關身體生理機能的降低所造成的肌力下降、平衡感不佳與步態不協調,及失智症患者認知功能減退、身體功能退化及步態異常,都易導致跌倒事件的發生。
護理之家主任蔡忠紘說,預防跌倒需要多面向的介入,其中以運動介入計畫來改善老年人的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已證實可以顯著地減少跌倒風險。研究顯示,為期12週的中等程度的運動介入,可改善失智症患者的上下肢肌力、平衡感、與行走速度。同時運動也被認為可改善認知功能狀態,進而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圖說)莊博堯運動指導員(右)指導住民執行上肢運動。(記者鄭德政攝)
住民吳奶奶分享說,每週執行運動初期會感覺疲倦,工作人員鼓勵支持,運動時間延長漸漸感覺精神改善許多且夜間睡眠品質明顯改善。上下肢肌力訓練也可以自己爬起來(躺到坐)再通知照服員協助下床並短時間站立於床邊,覺得生活自理能力增加,許久未踏地感覺又回來了。
本計畫係衛福部委託雲林科技大學「智慧科技應用於失智症生活照護與非藥物治療創新服務」計畫,由安南醫院與成大前瞻醫療器材中心合作執行,蔡醫師表示,在運動介入方式中,過往是利用運動治療師一對一指導個案執行,但往往耗費人力成本。藉由資通訊技術(ICT)輔助的智慧性運動介入系統,可將運動數據及生理表現即時上傳至雲端資料庫,讓運動治療師可透過行動裝置APP掌握長者運動行為,並微調其運動處方。此外更可將相關資訊上傳雲端,達到完整的資料同步,協助後續的量化追蹤與評估,也可降低人力負擔與成本。未來可望將此模式推廣至全國,配合政府長照2.0政策發展,結合ICT、物聯網技術與大數據技術,規劃及建構失智症病患適用的ICT服務平台。
安南醫院25日發表計畫成果,蔡忠紘醫師表示,長輩使用上下肢訓練器材,皆有專業運動治療師在旁指導,訓練長輩須配戴手臂式心跳帶,訓練器材在訓練過程中產生數據以及手心跳帶收集的樹居資料皆可傳至運動治療師手上的平板及時修正訓練方案,亦可上傳雲端提供醫師即時了解長輩運動狀況。本計畫透過ICT輔助的智慧性運動介入系統,針對失智症患者,進行為期12週,內容以上肢與下肢的協調性與肌力訓練為主的運動介入計畫,並於介入前後評估身體活動表現、認知功能、與跌倒事件的發生率。
護理之家護理長吳佳儒表示,護家失智症長輩進行為期12週身體活動表現,由專業的運動治療師提供專業的運動訓練計畫,肌力訓練時在長輩旁邊指導並即時修訂運動方案,長輩若拒絕或中斷訓練等情況發生,透過良性溝通、轉移注意力、集點獎勵方式與即時回饋等機制以提高運動成效,僅而使認知功能及夜間睡眠品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