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府城舊街市 體驗太陽公生祭祀之禮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多元的歲時節慶反映生活、承載著文化,從歷史的傳承中譜出民眾共同的在地記憶。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4月份以「太陽公生及九豬十六羊祭品」為題,邀請成功大學退休教授何培夫針對祭祀方式、祭品製作及其文化內涵進行講座分享,並由承天府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高凱俊於太陽公生當天,帶領學員一同踏尋廟宇祭儀及祭祀糕點製作店家,期透過實地走踏進行傳統民俗活動推廣,讓更多人參與臺南在地文化慶典,增進民眾對民俗活動及文化資產的認識。

(圖說)承天府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高凱俊(中)於太陽公生當天,帶領學員一同踏尋廟宇祭儀及祭祀糕點製作店家。(記者鄭德政攝)
連橫於「雅言」中記載:「三月十九日,相傳太陽誕辰,寔則明思宗殉國之日也。」明亡之後先民為緬懷追祀,把太陽星君化作崇禎皇帝,將明思宗殉國之日以太陽公生日代稱。而祭品九豬十六羊也有所隱喻,九為「久」之諧音,豬則音近於國姓「朱」,「九豬」有「久朱」之意;而羊為「陽」之諧音,「十六羊」代表十六位明朝皇帝,亦代表皇室的正統。古禮中,太牢尊禮為「牛、羊、豬」三牲,少牢之禮為「羊、豬」二牲。為避免張揚而招清人猜忌,古人以少牢之禮,取「久朱」、「十六陽」之諧音懷念故國。「紅者朱也」,豬、羊背上一點紅,使懷念「朱明」的心意更為明顯。

(圖說)九豬十六羊祭品不僅蘊含文化意義,外型更是鮮活有趣。(記者鄭德政攝)
九豬十六羊祭品不僅蘊含文化意義,外型更是鮮活有趣。講座中何培夫教授針對祭品提出當代的觀點:今日局勢既不反清也不復明,思宗殉國的悲情早已遙遠;維護傳統民俗信仰時,不妨同步思考傳統文化的創新,使糕點更鮮活具趣味及美味,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並瞭解此民俗之精神。

(圖說)目前開基玉皇宮、臺灣首廟天壇、中和境開基三官廟、水仙宮市場等處都有祭拜太陽公生的傳統。(記者鄭德政攝)
祭拜太陽公生所用祭品除祭祀糕點、鮮花水果、壽麵牲禮外,亦常以代表「山珍海味」的薑、糖、鹽、紅豆來象徵祭品的豐富與敬意,並以不沖泡的茶葉供奉,象徵太陽的乾燥特性。目前開基玉皇宮、臺灣首廟天壇、中和境開基三官廟、水仙宮市場等處仍有祭拜太陽公生的傳統,民眾可於國曆4月23日(農曆3月19日)走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