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臺鹽綠能近年積極推動「漁電共生」,發展結合養殖與創能的新形態經濟模式,並以「農漁為本、綠能加值」的原則結合跨業單位,共同推動「智慧漁電共生產業解決方案淬煉計畫」,期望藉由綠能資金協助養殖業導入大數據、AI智慧與物聯網的技術,促進傳統漁業轉型,共創「漁電雙贏」。
(圖說)台南沿海案場現況圖。(臺鹽綠能提供)
臺鹽綠能為臺鹽子公司,106年由臺鹽董事長陳啟昱催生而成,透過總經理蘇坤煌建立完整團隊,以「一地多用,互利共生」為核心價值,近年已逐漸發展成為國內「漁電共生」主要整合服務平台。蘇坤煌指出,漁電共生為結合養殖漁業與綠能發電的新形態經濟模式,以維持原養殖物種與原生產作業方式的情況下,利用支架於魚塭堤岸架置升高數公尺的太陽能發電設施,能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並提供魚塭適當遮蔭,避免夏季水溫過高,冬季亦能架設防風布抵禦東北季風,降低寒害損失,藉以穩定養殖收益。
蘇坤煌表示,漁電共生秉持「農漁為本、綠能加值」為原則,以地主與養殖戶權益為優先,保障原養殖戶工作權,透過綠能資金挹注漁塭基礎工程,改善強化塭堤設施,配合適當遮蔭、抗寒害及導入智慧養殖應用,降低漁民成本,提高實質收益。臺鹽綠能「漁電共生」模式呼應台南市府謹守意願優先、生態優先和生存優先的「三個優先」原則,必須確保地主與養殖戶都同意後才會進行合作,規劃範圍避開生態敏感地區,確保養殖戶生存工作權。
(圖說)漁電共生3D概念圖。(臺鹽綠能提供)
未來「漁電共生」施工皆會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工程品質,太陽光電系統結構所有工程材料都必須經過專業第三方檢測,確定不得釋放污染物質;利用綠能資金,重整塭堤與環境,並引進智慧養殖等科技技術,促進傳統養殖漁業升級,活絡在地產業。
蘇坤煌表示,臺鹽綠能全國已簽約土地有741公頃,共711位地主;台南已簽約678公頃,共661位地主;目前送台南市政府審查有599公頃,共556位地主。全國總共年發電量預估518MWp,可減碳366,606噸,估計提供661,745,000度電,大約可提供183,818戶家庭用電,約等於2.58座曾文水庫年發電量。另台南地區發電量預估475MWp,可減碳336,174噸,
估計提供606,812,500度電,大約可提供168,559戶家庭用電
,約等於2.37座曾文水庫年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