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台南市「漁電共生」綠電政策近來備受關注,為爭取自身權益,七股地區發起的台灣魚塭生態養殖協會11日舉辦座談會,邀請生態保育公民團體對話,期望政策考量依法應以土地關係人為主體,並加速審查,才能保障漁民權益並促進地方再生。
(圖說)七股農會理事長黃永明(左)、台灣魚塭生態養殖協會理事長蘇守源(中)、下山子寮段養殖戶代表王吉明(右)舉辦座談會,指七股養殖戶力挺「漁電共生」,盼南市府加速審核。(記者鄭德政攝)
台灣魚塭生態養殖協會理事長蘇守源表示,傳統養殖漁業都是看天吃飯,近年來高溫、暴雨等極端氣候,容易造成養殖物死亡、魚塭塭堤崩塌等損失,讓養殖成本不斷提高。且傳統漁業是高度仰賴勞力及經驗,在養殖人口老化情況下,極需資源協助轉型,才能確保漁業永續發展,而漁電共生正是協助漁業轉型的機會。
養殖漁民王吉明表示,透過漁電共生引進相關的設備與綠能資金,將協助養殖戶重整塭堤與環境,讓養殖戶在颱風天不必再擔心塭堤崩壞,並引進智慧養殖監測等科技技術,協助養殖戶分析魚塭狀況,降低災損。他強調,申請的區域內地主、養殖戶三方已達成共識,期望市府能快速審議,才能保障養殖戶的權益。
(圖說)養殖戶王吉明(右)說明漁民為何支持漁電共生。(記者鄭德政攝)
蘇守源表示,與綠能者合作「漁電共生」的漁塭土地皆為養殖生產地,是私有地、亦是養殖漁民生存的經濟來源,並非生態保育區,在合法情況下,地主有權做出租與開發行動。且業者為避免對生態產生衝擊,選址已避開一級生態敏感區,相關單位後續的審查評估應以漁民的生產權益為優先,避免無限上綱的生態理念,剝奪漁民生存權益。
生態科技養殖協會召集人郭程元表示,許多人因為過去農電的失敗,因此對漁電感到卻步,然而遮陰對需光且不會移動的農作影響大,但不同於農作物,水產生物是活的,跟人一樣在大太陽底下會找陰涼的地方棲息,因此養殖遮陰是常識,水試所的試驗也已證明遮陰降低水溫,確實讓文蛤長得比較快,與理論預期相符。因此如何善用太陽能光電系統來發揮遮陰遮雨及防寒的效益,才是發展漁電共生最重要的目的。
蘇守源指出,農委會要求漁電共生的漁獲量要維持七成以上,若無達到或無養殖行為,電業商會被撤銷許可,因此漁業與電業將共生共榮。他強調,七股區下山子寮段簽約地主及養殖者非常支持漁電共生,期望市府尊重土地關係人意願,盡速審核,並以其當示範區,以讓大眾了解漁電共生之形式,共創漁電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