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什麼食物不能吃?」 腸躁症的低FODMAP飲食治療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36歲的陳小姐是位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過去2年經常感到腹痛及腹脹,更讓她煩躁的是症狀經常發作,每週至少發作1次以上,通常排便後腹痛症狀會緩解,且腹部不適的症狀會伴隨排便次數增加,陳小姐於胃腸科門診做了許多檢查,包括抽血、腹部X光、超音波、胃腸鏡等,但都未檢查出異常。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楊貳翔醫師指出,根據「羅馬準則IV」的腸躁症診斷定義為:在過去3個月中,每週至少1天有反覆發作的腹痛,並且符合以下2種以上情況:症狀與排便相關、排便的頻率及型態的改變。於排除腫瘤、感染、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其他器官上的病變後,最後醫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並建議陳小姐以低FODMAP飲食療法來改善腸胃道不適的症狀。
腸躁症在台灣的盛行率約23%,好發於女性。治療除規律運動、紓緩壓力及藥物治療外,也可以從調整飲食上著手。研究顯示,運用低FODMAP飲食能減輕腸躁症症狀,美國胃腸病學會就建議降低FODMAP飲食,可以有效改善腸躁症的嚴重度,包括改善腹痛、腹脹、大便型態、大便頻率、便急、腹痛的天數,並提升腸道滿意度及生活品質。
楊貳翔醫師指出,FODMAP是一群短鏈碳水化合物,包括:果聚糖、半乳寡醣、乳糖、果糖、山梨糖醇及甘露醇等,具有不易被腸道消化或吸收,及迅速被細菌發酵的特性。FODMAP食物抵達小腸時移動緩慢,且將水分帶入腸道,在進入大腸時,會被腸道細菌發酵而產生氣體,這些多餘的氣體和水分,會導致腸壁被拉伸和擴張。腸躁症病人因腸道過度敏感,所以拉伸腸壁會導致病人疼痛和不舒服的症狀。
楊貳翔醫師表示,FODMAP各字母代表的意義及食物分別為:(1)發酵性(Fermentable):指一群無法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被細菌發酵而產生腸氣。
(2)寡醣(Oligosaccharides):包括果聚糖(Fructans),如小麥、黑麥、洋蔥、大蒜、朝鮮薊、低脂乳製品;以及半乳寡醣(Galacto-oligosaccharides),如豆類及一些堅果。
(3)雙醣(Disaccharides):乳糖(Lactose)存在於大部分的乳製品中,如牛奶、軟質乳酪、優格。
(4)單醣(Monosaccharides):果糖存在於蜂蜜、蘋果、高果糖玉米糖漿。
(5)以及(And)
(6)多元醇(Polyols):包括山梨糖醇(Sorbitol),如核果,以及甘露醇(Mannitol),如花椰菜、蘑菇。
針對腸躁症患者執行低FODMAP飲食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嚴格遵循低FODMAP飲食為期2-6週,以改善腸躁症的症狀;第二階段,1次引進1種FODMAP飲食,藉以檢測對於什麼種類的FODMAP有良好的耐受性,以及何種FODMAP飲食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的症狀;第三階段,透過避免攝取容易引起腸胃道症狀的FODMAP食物來建立個人化的長期飲食清單。
陳小姐透過低FODMAP 的飲食療法,搭配生活型態的改變,最後腹痛及腹脹的症狀明顯改善,生活品質也因此得到顯著提升。楊貳翔醫師建議,受腸躁症困擾的患者,與醫師及營養師共同分析平常飲食習慣可能引起症狀的高FODMAP 食物,討論適合病人的飲食清單,來創造更健康的生活型態。

(圖說)楊貳翔醫師建議,受腸躁症困擾的患者,與醫師及營養師共同分析平常飲食習慣可能引起症狀的高FODMAP 食物,討論適合病人的飲食清單,來創造更健康的生活型態。(記者鄭德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