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臺灣面臨銀髮浪潮來襲,隨著年齡增長,器官會隨之老化,肌肉骨質也隨之流失。根據統計,國內65歲以上長者,約有7%到10%患有肌少症疾病,依此推估,全台有超過30萬名肌少症長輩,因為肌肉量流失,活動功能變差,可能因此走路變慢、握力下降、行動吃力、體重減輕、反覆跌倒等,甚至增加臥床及死亡風險,嚴重影響老人生活品質。
(圖說)高齡醫學科陳宣恩醫師(左)解釋周全性老年評估結果及個管師衛教。(記者鄭德政攝)
高榮臺南分院王瑞祥院長表示,為配合臺南市政府與產學界共同研發的「府城動起來」計畫,高榮南院成為「肌少症風險評估據點」首站,透過走路速度測試、手握力測試與四肢肌肉量量測,經由儀器初步評估,及早發現長輩是否有肌少症症狀。
(圖說)「府城動起來」產官學合作計畫(前排左二為陳宣恩醫師,右二為林麗娟主任)。(記者鄭德政攝)
高齡醫學科主任陳宣恩表示,為早期偵測高齡患者短期內功能下降的原因,以進一步預防失能臥床的機會,看診同時,醫師會篩選潛在風險之病患,進行「周全性老年評估」,其中亦包含肌握力,以及行走速度的量測,判斷是否有肌少衰弱症的風險,109年1月10日起,更配合「府城動起來」計畫,並和成大成功大學運動科學與高齡健康產業中心主任林麗娟合作,轉介病患至院內「肌少症風險評估據點」進行測量評估,量測結果後再回到診間由醫師解釋評估,提供專業的指導,並轉介適合個案至該院及社區開辦的運動介入課程。
(圖說)高榮臺南分院為臺南市「肌少症風險評估據點」首站。(記者鄭德政攝)
陳主任更指出,通常肌肉的量和力量在40歲前會達到高峰,有研究報告指出,在50歲之後肌肉量就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肌力也每年流失1.5-5%。為了預防和延緩肌少症的發生,就要在年輕時存好「肌本」,在中年時盡量維持肌力,在老年時讓流失最小。而對抗肌少症最主要可從兩方面著手:營養及運動,日常保養應注意攝取足夠蛋白質,並搭配適當的阻抗運動,為自己打造健康而樂活的銀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