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及歷史建築二層行溪舊公路橋今舉辦說明會 期未來修復再利用更接地氣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於今(8)日下午,在仁德區中洲中生聯合活動中心舉辦「直轄市定古蹟二層行溪舊鐵路橋與歷史建築二層行溪舊公路橋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說明會」,由計畫執行團隊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進行說明,並邀請二層行溪(今二仁溪)南北兩岸相關民眾團體、民意代表與管理單位、相關業務單位一同交流,讓關心二層行溪的大家了解兩橋的歷史、構造特色、水理狀況與未來再利用,並廣納民意,讓此兩文化資產未來修復及再利用能更接地氣。

(圖說)二層行溪舊鐵路橋。(成大基金會提供)
古蹟「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屬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管有,興建於昭和4年(1929年)。鐵路橋梁共有三代,第一代鐵路橋為單線橋,「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實則為第二代鐵路橋,為一「複線」橋梁,是日治時期西部縱貫鐵路「雙軌化」工程下產物,也為臺灣現存少數的複線鐵橋,其與現今通行第三代鐵路橋併列左右。

(圖說)二層行溪舊公路橋。(成大基金會提供)
歷史建築「二層行溪舊公路橋」屬臺南市政府工務局管有,興建於大正8年(1919年),為日治早期少見的鋼筋混凝土構造橋梁。文資處表示,二層行溪舊公路橋體外觀有兩種不同樣式,地方原相傳這是因二戰時期橋梁遭炸斷,歷經修建而成,透過本次調查終於解開題團,原來是因為水患沖毀後重建,才造成前後有兩種不同橋梁構造形式,北側為鋼筋混凝土樣式,南側為鋼桁梁樣式,雙重形式並存極為罕見。

(圖說)今天說明會兩橋所在之相關民眾團體、民代與管理單位及當地居民踴躍與會。(記者鄭德政攝)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協助兩橋之管有機關,於108年起委託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辦理兩橋修復再利用計畫。今天舉辦之說明會係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4條及《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第18條規定辦理,主要是希望在修復再利用計畫擬訂階段,能將相關調查結果及未來再利用的初步方向向在地居民說明,並廣納民意,讓其管有機關未來在辦理此兩文化資產修復及再利用時能更接地氣。
今天兩橋所在地之居民與會者眾,多位地方民代、管理單位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及市府工務局、主管機關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及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水利相關單位、仁德區公所、地方團體如臺南濕地聯盟、二仁溪沿岸發展協會等都派員出席與會。會中由本計畫主持人施忠賢結構技師簡報說明,再與與會大眾做充分的交流,廣納意見後續將整理納入計畫中,作為地方心聲的參考依據,讓文化資產更貼近民心與在地生活,促發更多對文化資產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