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歷史! 「哆囉嘓社番管業碑」復原再現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備受矚目的「哆囉嘓社番管業碑」,日前已完成原碑整飭加固作業,並在白河區朱潘淑媛女士、朱義文先生一家、財團法人大仙寺、張世賢議員、岩前基督長老教會等多方協助下,將仿製碑體與解說牌立於岩前教會前的小花園,讓民眾能夠瞭解番管業碑所代表的歷史意義與故事。

(圖說)哆囉嘓社番管業仿製碑與解說牌。(記者鄭德政攝)
哆囉嘓社(又稱哆喀嘓社、倒咯嘓社),荷蘭時期文獻紀錄為Dorcko,係由平埔族洪雅族人所組成,原居於諸羅地區(今雲嘉南一帶)。其中,部分原居住於目前東山地區的哆囉嘓社人,於清乾隆年間遷徙至白河仙草埔一帶建立新的家園。後來因出現漢人前來仙草埔佔地放牧,造成哆囉嘓社人生活領域受到侵占壓迫。經哆囉嘓社番通事呈報前知縣陶浚,勘定其土地範圍四方至界址範圍,即今日白河區東部,岩前及白水溪一帶,並繪圖造冊記錄後當作憑證。之後由時任諸羅縣知縣曹永植立碑聲明在案,也就是今日留下來的哆囉嘓社番管業碑。
民國49年(1960年)時,時任臺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編纂《臺南縣志》的文學家吳新榮一行人訪問大仙巖的岩前部落,發現「哆囉嘓社番管業碑」,便將此碑登錄記載於《臺南縣志》中。該碑後閒置於白河朱宅,而後經多方人士協調下,方捐贈予市府典藏。
原石碑因年久表面積塵、污染物覆蓋情況嚴重,且碑面已出現風化剝離狀況,導致銘文逸失、模糊。經文資處委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邵慶旺老師團隊協助,對石碑進行必要的整飭與加固工作後,目前已妥存於文化局柳科典藏庫。考量番管業碑所代表的歷史意義,文資處將原碑完整復刻,仿製碑體重立於岩前教會前的小花園中,一旁並另設置解說牌,彰顯該碑所代表的歷史價值,深化教育展示意義。
該碑之歷史文化價值,在於見證哆囉嘓社族人移墾及保護平埔族管業傳統領域之史實,堪稱後世族群融合文化之典範,透過本次仿製石碑重立再現,不僅可將珍貴石碑原件完整保存,亦可突顯這段消逝的歷史。
「哆囉嘓社番管業碑碑文」內容:署臺灣府諸羅縣正堂、加三級、紀錄三次曹,案准前縣陶蒙本府憲鄒奉命巡兩院憲覺羅明,朱批。據哆喀嘓社番通土眉八稀等呈「仙草埔地被武生李必秀佔牧」一案,批府行縣訊報。經前縣勘明「東至玉枕山大嶺,西至雙叉路,南至糞其湖,北至溫水溪」等因,四至界址繪圖造冊;詳奉總督部堂崔、布政使司錢、本道憲張、本府憲鄒,列憲核批如詳,四至界址歸番掌管,鐫碑飭遵。 乾隆參拾肆年陽月日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