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市議員陳怡珍指出,今年夏天各地陸續飆高溫,依據中央氣象局五月份觀測資料顯示,全台10處高溫,台南市就佔了3處,動輒高達37、38度,只能以一個「熱」字形容。近年來,由於熱島效應影響,都會區溫度上升趨勢是其他地方的兩倍。去年台南市政府表示,將透過綠能計畫、都市設計審議、通風廊道等策略改善;市長黃偉哲也表示,他將召集相關局處成立專案小組,長期召開跨局處會議,妥善擬定對策,逐步減緩都市熱島問題。但時至今日,尚未招開成立任何專案小組,檢視市府今年工作報告,也完全沒有看到通風廊道的相關計畫。僅在高速鐵路台南車站特定區都市設計準則中,針對部分產專區訂有通風廊道規定,提升區域的空氣流動性、緩解熱島效應和改善人行舒適環境,最少留設六公尺以上風道。
市議員陳怡珍指出,根據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林子平表示,「都市熱島」是指都市市中心因為材料蓄熱、人工排熱、氣流受阻等因素,導致氣溫高於郊區現象,都市熱島效應讓都市像個悶燒鍋。因此,「降溫、通風、遮蔭」是都市退燒的三個關鍵概念,其關鍵作法分別是「多綠少空調、讓路給風走、遮蔭供人行」。其中,「讓路給風走」就是避免建築物以其正面迎風造成風阻,讓建築物「側身」面對常年的風向或潛在有風的區域,使涼爽空氣可流進都市每個角落。
陳議員說明,只要通風了,開冷氣的時間就短了,電費省下來,發燒的城市也就降溫了。但台南市區小巷多,阻擋風的流動,加上不少冷氣室外機都附掛在低矮處,造成夏季體感溫度更高,地方政府該怎麼幫城市降溫、通風,形成一重要課題。例如台北市健康公宅刻意將4棟大樓設計為分據左右、中央低矮的模式,彷彿給後方社區開了一扇窗;新北市央北青年社會住宅則因臨近新店溪河灣,特地做了風向模型,將大樓「側身」讓風傳進後方社區。
陳怡珍議員指出,新北市政府率先為風立法,2013年成立新北第一個「風環境管制地區」,之後持續加碼,修訂新北市都市審議原則,除寬度限制,也規定建築高度必須低於山脊線,並規定公共大型綠帶須集中水岸,確保河風吹進城市時,會先經過大片綠地。而台中市也在今年4月修訂「台中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成為第一個以容積獎勵建商落實風道的城市。
陳怡珍強調,雖然施工中的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已規定相關基地通風設計,但呼籲市府應訂定相關立法,讓建商在開發時產生「留下風廊」的誘因,成為確實的法令依據。
對此,工務局蘇局長表示,正在規劃台南特色建築相關法規,盼以通道、陽台等細部規範,讓建商逐漸形塑符合台南文化的特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