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成大醫院自1994年成立骨髓移植病房,並於同年成功完成首例骨髓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20多年來共累計完成586例造血幹細胞移植,包含異體移植345例、自體移植241例;尤其最近2年就完成超過100例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南台灣最重要的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
成大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由內科部血液科(負責成人病患)及小兒部血液腫瘤科(負責兒科病患)專科醫師,與感染科醫師、骨髓移植護理師、專科護理師、醫檢師、個案管理師、社工師、營養師、藥師、腫瘤心理師等專業人員共同組成,透過多專科、跨團隊緊密合作,提供血液癌症、造血功能異常及先天性免疫疾病患者,最安全、最優質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
(圖說)成大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與病友合影。(記者鄭德政攝)
成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李欣學醫師表示,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過程相當複雜,並有一定的風險,在造血幹細胞移植前,傳統上病患需先接受高劑量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因有很高的毒性,過去能接受移植治療的僅限於年輕的患者。但對某些病人來說,這卻是唯一可以治癒或延長生命的治療方式。
李欣學醫師指出,近年來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進步快,過去擔心的年齡不再是問題,捐贈者來源也更多樣,且支持性照顧進步,不需過度害怕副作用及併發症,早期移植成功機率高。因此,在醫師診斷病情需要後,就應及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評估與準備,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像移植前若採用減低劑量的化學治療,可以在療效和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讓更多年齡較大的病患也有成功移植的機會,像在成大醫院的個案中,年齡最小的是出生60天大的嬰兒、最大的70歲,實際已有多名65歲以上的患者成功接受幹細胞移植。因此,如果病情需要,身體狀況經醫師評估許可,年齡不是絕對的因素。
由於遺傳的排列組合,每個人都只有四分之一的機率和兄弟姐妹擁有相同的白血球抗原(HLA),有一半的機率是一半相同(HLA-半相合)。過去,異體造血幹細胞的捐贈者大多為HLA-全相合的病人手足,然而,少子化的趨勢讓許多患者無法找到白血球抗原全相合的手足,只能透過慈濟幹細胞資料庫找尋非親屬捐贈者。
李欣學醫師指出,近年來利用HLA-半相合捐贈者進行異體移植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可以用HLA-半相合的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等親屬捐贈者來進行移植,大大增加找到捐贈者的機會,且移植成功率已能與用非親屬捐贈者進行的異體移植並駕齊驅;因此,多樣的捐贈者來源,讓更多需要接受移植治療的患者能及時找到適合的捐贈者。
另外,過去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的併發症,是令病人卻步的重要原因。李欣學醫師指出,在多種新型抗排斥、抗黴菌、抗病毒、止吐等藥物問市後,不只能降低移植過程的不適,減少移植併發症,並能提升移植的成功率。因此,都會鼓勵病患勇敢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不需因過度害怕副作用及併發症而錯失治療的良機。
造血幹細胞移植近年來已有長足進步,而許多研究也證實,如果是需要移植的患者愈早接受移植效果愈好。因此,李欣學醫師呼籲,如果病情需要,像高復發風險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應及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評估與準備,切莫因擔心或不了解,而延誤最佳的移植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