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於3月9日邀請中央研究院曾志朗院士蒞臨通識博雅教育講座,以「『問世間,智為何物?』:(AI x NI x K x E) = Augmented Intelligence (擴增智慧)」為題,講述人類演化如何影響智慧的擴增,並分享其近年研究的「雙腦理論」成果。
曾志朗院士為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曾擔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政務委員、教育部部長及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等職,長期致力於認知心理學與神經語言學的研究,為漢語神經語言學開創者之一,著有《用心動腦話科學》、《科學向腦看》等多部書籍。
(圖說)曾志朗院士蒞臨南大博雅講座(左起為前教育部次長吳鐵雄、南大黃宗顯校長、曾志朗院士、南大陳惠萍副校長)。(記者鄭德政攝)
曾院士認為人類的腦神經擁有創造的智慧,並將「智」與「慧」分別定義,「智」是指能迅速且精準地解決問題,「慧」是指處理方法能顧及問題的所有細節,因此「智慧」是一種有品質的問題解決能力。曾院士提及,人一出生便擁有自然的智慧,是為了生存而發展出的本能,隨著人類成長及演化,腦神經發育也趨於複雜與快速,文明的進展便有賴於此,因此人類的演化即智慧的擴增。
(圖說)曾志朗院士與南大學子分享擴增智慧的研究。(記者鄭德政攝)
曾志朗院士談及三種「雙腦理論」,分別為:左右腦、大小腦以及人腦與電腦。他指出研究左右腦最早源自治療癲癇患者,由此發現右腦主要處理時間、旋律和文字訊息,而左腦則負責空間、歌詞和圖形資訊,但左右腦卻需彼此溝通合作才能使個體正常運行。另外,曾院士也分享與夥伴共同執行最新的實驗成果,除研究小腦處理認知功能的區塊,也研究大小腦的關係。他以一個譬喻描述:「小腦就像大腦的工程顧問公司,而大腦前區是總經理辦公室」,指出小腦像是編輯者、監控者,對大腦的訊息處理進行監控。
曾院士認為研究腦部發展及功能可應用於嬰幼兒的教育,提升人類教育品質。但是,他也擔憂,面對科技發展日益迅速的時代,如果未來人類擁有高度技術,究竟會以「消滅」還是「協助」的態度對待落後者?因此他期許在場學生在使用高度科技的同時仍不忘人道精神,共創關懷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