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醫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ITB 有效治療嚴重痙攣病患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36歲C先生因腦外傷導致左側手腳嚴重痙攣而造成其行動不便。在安南醫院神經外科莊皓宇主任建議下,C先生採用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再加上配合復健後,現在其左側肢體肌肉痙攣情況已明顯降低,不但可走穩且外觀上因痙攣所造成的肢體變形也改善許多,生活功能已獲明顯改善。
莊皓宇主任表示,腦部及脊髓損傷病人都會發生痙攣情況。正常情況下大腦可以控制反射動作防止發生痙攣,但通常在腦跟脊髓損傷後,大腦與反射之間的聯結被中斷,故大腦不再能自由阻止反射情況發生,結果往往是外顯僵硬或痙攣現象。目前治療嚴重性痙攣患者方法主要有5種:
1.抗痙攣藥物。
2.酚劑神經阻斷素。
3.肉毒桿菌毒素。
4.骨科手術。
5.選擇性背神經根切除術以降低肌肉痙攣,改善行動功能。

(圖說)ITB 安裝示意圖。(安南醫院提供)
腦神經外科阮威勝醫師亦指出,「Baclofen」是最常使用的抗痙攣藥物,其作用在脊髓內來控制痙攣肌肉的神經,大多數病人對此藥物反應不錯。劑量上,醫師會根據個別病人的情況謹慎酌量調整,因為劑量太低沒效果,劑量太高則會產生疲勞與虛弱感。臨床上使用此藥物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太早放棄,往往劑量還沒加到足以適度放鬆肌肉時便停止用藥。臨床研究報告顯示,約25~35%的痙攣患者對口服抗痙攣藥物會產生無法忍受之副作用或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因此1984年研發出經由脊髓腔注射方式投與抗痙攣藥物,使用量只需口服藥物的五百分之一至一千分之一,因此可顯著降低服用口服藥後常見之嗜睡、肌無力等副作用。

(圖說)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阮威勝醫師。(記者鄭德政攝)
阮威勝醫師說,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 ITB (Intrathecal Baclofen) 於西元1992年通過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核准上市治療腦麻、腦外、脊隨損傷、多發性硬化症、中風等嚴重痙攣的患者。治療流程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1.篩選患者:
一、患者的痙攣或抽筋會引響功能及活動。
二、患者的痙攣或抽筋會造成照護的困難。
三、經由口服藥治療無效或有嚴重副作用。
四、痙攣會造成患者的疼痛。
五、患者年齡需大於四歲。
六、患者需有一年以上的病史。
2.藥物測試:需經脊髓腔注射Baclofen,從濃度50?g、75?g至100?g來測試患者張力改善程度,並經由標準評估表來計算結果。經由100?g測試無效,患者將不適合此治療方式。
3.安裝體內可調控式幫浦:可依患者需求調整藥劑流量,範圍0.048 ml/day(min)~1 ml/hour(max) 。
4.流量調整與藥劑補充:經由醫師做體外程式設定來調整流量。三至六個月須補充藥劑。

(圖說)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主任莊皓宇醫師(右)看診示意圖。(記者鄭德政攝)
莊皓宇主任與阮威勝醫師皆強調,依據國外臨床報告數據顯示,經脊髓腔注射Baclofen治療可能之副作用及危險性如下:頭暈(5%) 、虛弱無力感(0.4%)、頭痛(0-3%)、驚厥抽搐(0.4%)、嘔吐(1.2%)、麻木感(1%)、低血壓(1.2%)、高血壓(0.4%)、其它可能副作用和危險包括昏迷(Coma)等。因此,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 ITB在治療前,務必須經醫師完整評估及藥物測試,才能提供患者真正有效、安全且更便捷治療方式,除可減輕嚴重性痙攣患者痛苦,更能大大提昇患者及照顧者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