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77歲的阿嬤半夜上廁所時不慎滑倒,導致左側髖關節腫脹疼痛,無法行走,在成大醫院急診照X光檢查,發現她的左側股骨頸骨折且骨折移位,考量年紀及骨折型態,安排施行「正前開微創雙極式半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第一天即可下床使用助行器行走,回診拆線時不需旁人協助可自己站起來,1個月後已不需使用助行器。
45歲的黃先生右側鼠蹊部疼痛已有半年,疼痛隨著時間加劇,並影響到工作,在骨科門診接受安排X光檢查,檢查顯示右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且嚴重變形,為儘早回到職場,同意接受「正前開微創全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第一天就可下床行走,因恢復迅速,要求在術後第二天就出院。
成大醫院骨科部周益全醫師表示,傳統髖關節手術讓病患側躺,從髖關節後方或側面切開傷口來進行,俗稱「後開」及「側開」。「正前開」則是採取讓病患平躺,從髖關節正前方切開傷口,以闊筋膜張肌及縫匠肌之間的間隙進入髖關節執行手術,以克服傳統術式「後開」及「側開」的缺點:術後脫臼、肌腱切斷縫合的復原、疼痛較久、長短腳等。
傳統髖關節術式復原速度快,病患滿意度也高,但經驗中會有一些缺點。周益全醫師指出,根據文獻統計,全髖人工關節手術術後的脫臼率接近1%,而脫臼患者中有近7成是接受「後開」手術;「側開」方式雖較能避免術後發生脫臼,但術中為增加手術視野,需從骨頭上切斷部分臀中肌肌腱,手術結束時再縫合,若遇到身材較瘦小的年長者,其肌腱因已萎縮變薄,切斷後並不易縫合,術後手術部位疼痛較久,復原到正常步態的時間也比較長。另外,以側躺姿勢執行手術,在判斷雙腳長度是否等長時會有困難。
至於新的病患平躺「正前開」術式,醫師在髖關節正前方切開傷口,從闊筋膜張肌及縫匠肌間的間隙進入髖關節執行手術,只需鬆解前方髖關節囊韌帶組織,必要時鬆解部分外轉肌群,完全不用切斷臀中肌及臀小肌的肌腱。
因為從髖關節正前方切開,術後脫臼機會非常低;保留臀中、臀小肌的肌腱,術中失血量、術後輸血量都會比較低,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下床行走,較不會影響步態,手術部位的疼痛也很輕微。且因病患平躺,骨科醫師能在術中以肉眼進行雙腳長度的調整,不會出現長短腳的問題;平躺姿勢也有利於術中X光的拍攝。
(圖說)成大醫院骨科部周益全醫師說,「正前開」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可克服傳統「後開」及「側開」的缺點。(記者鄭德政攝)
周益全醫師指出,「正前開微創髖關節手術」因「正前開」的獨特切入角度,「股外側皮神經」受到牽引,少部分患者大腿插口袋位置的皮膚可能出現麻痛的感覺異常,也有術中發生人工關節周圍骨折的風險,但也克服了傳統「後開」及「側開」的缺點,因傷口小、失血少、復原快、疼痛輕、脫臼低、功能好等優點,已逐漸成為治療髖關節疾病的有效手術方式,適應症包括:「退化性髖關節炎」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置換全髖人工關節,及「移位性股骨頸骨折」置換半髖人工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