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元的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最後僅剩遺構回填 邱莉莉:市府要有交代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舊城區昔日觀光重鎮赤崁樓,在109年十二個月份中竟有七個月門票收入不到一百萬元,遊客稀疏程度連市府團隊都明顯感受得到,但市議員邱莉莉卻指出,2017年開始文化局向文化部爭取「再造歷史現場」預算十四億元,預備分期施工振興赤崁文化園區改造,但目前最新進度卻傳出,文化局已把園區改造工程的重點擺回「遺構回填工法的執行計畫」,不但一堆勾勒的區域發展願景等同宣告泡湯,甚至連最基本緩解當地交通環境的汽機車格位數都直接攔腰折半,邱莉莉表示,遺構保存自然重要,但十四億元的預算投入,到底換來甚麼樣的觀光活化效益,市府必須向市民交代清楚。

(圖說)市議員邱莉莉(左)質詢文化局長澤山(右),花費14億元的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最後如僅剩遺構回填, 市府必須向市民交代清楚。(記者鄭德政攝)
赤崁文化園區相關改造工程可說是許添財、賴清德、黃偉哲等市長共同文化作為,每位市長在任時可說均投入頗深,但過往苦於預算侷限無法恢弘規劃,直至2017年文化局藉文化部推出「再造歷史現場」時機,大手筆爭取十四億元經費,預備創造赤崁文物館2.0、科技重現歷史場景、歷史街區振興與再生等願景,具體達成:園區整體旅遊人次增加、促進園區文化產業發展、提昇園區及週邊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汽車停車位增加至250輛改善交通環境、營造成功國小為文化歷史教育特色環境等五大目標。
但政策執行三年有餘,依110年2月22日召開「台南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決議,最新處理狀況為確認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第三期遺構處置分級原則,由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台南考古中心依所編撰「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第三期遺構回填工法執行計畫」準備進場作業,也就代表著遺構處置已成十四億元園區改造工程的主體,後續還能有何成果連文化局本身都難以預料。
邱莉莉表示,根據文化局提供給服務處的書面資料答覆,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第一期工程總經費8億6仟多萬元,施工的部分為校舍和汽車129輛、機車20輛,第二期的活動中心與旅客服務中心停工中,而且停車格位再視經費容量及施工難度後可能宣告趨近於零。在最不樂觀的情況下,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停車格位可能從原本的汽車250輛、機車100輛共計350輛,縮減成汽車129輛、機車20輛計150輛左右,這還須包含成功國小教職員工的停車數。至此將使日後硬體塑起的赤崁文化園區周邊,交通負荷量反而比改造前更不理想。
邱莉莉質疑,活化歷史園區是古都最具經濟效益的手段,現在看來十四億元經費的文化園區改造不但沒有激活區域經濟的效果,連對停車空間都只產生杯水車薪的無益效果,更令人訝異的是交通局和觀旅局對此均處於麻痺狀態,完全不察赤崁文化園區改造案所出現的新變數,她要求黃偉哲市長在兼顧遺構保存的前提下,運用跨局處資源全力統合,盡可能讓赤崁文化園區改造案不要與當初設定的目標落差太多,否則對舊城區發展是難以彌補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