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記錄最美風景 南市兩位自然攝影家獲提報卓越市民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二位各以不同主題享譽全國的臺南市自然攝影家,近期先後獲市政會議通過,提報為臺南市卓越市民。疫情緩和後,將擇期由市長黃偉哲親自授證。

SONY DSC

(圖說)張武俊2009年〈雲湧草山〉。(圖片來源:南美會官網)
攝影家張武俊,1942年生,其攝影技巧擅長利用光線轉換與色溫變化體現自然風景中迷人的氣象萬千,捕捉大自然瞬間的色彩,開創色溫攝影之先。張武俊老師於1981年首獲臺灣影展大獎,先後出版《夢幻月世界》、《彩竹的故鄉》等攝影作品集。其攝影作品緊扣主題的生命脈動,展現出豐富人文氣息與歷史風霜,多件作品為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南文化中心、奇美藝術館等單位典藏。2013年,張武俊老師將累積多年、高達672件攝影創作結晶捐贈予臺南市美術館籌備處,突顯出其對家鄉文化傳承無私的厚愛。

(圖說)張武俊1994年〈孔廟系列之一〉。(圖片來源:南美館數位典藏)
張武俊老師擅常透過作品表達人對家鄉的認同感,也善於挖掘土地生命及自然景觀的風情,月世界的系列作使該地一躍成為國際級攝影美景與聖地,帶動左鎮二寮觀日攝影觀光風潮。張武俊在其攝影生涯中,陸續完成〈夢幻月世界〉、〈古厝〉、〈全臺首學-臺南孔廟〉、〈太極峽谷〉、〈芒花〉、〈漁塭〉等系列作品,推廣臺南在地風土之美不遺餘力。

(圖說)去年3月市長黃偉哲(右)陪同「黑琵先生」王徵吉召開記者會。(新聞處資料照片)
生態攝影家王徵吉,1946年生。1992年七股發生槍殺黑面琵鷺事件,震驚國內外。因為採訪而深入認識黑面琵鷺習性的王徵吉,毅然辭去記者工作、結束婚紗公司事業,義無反顧投入黑面琵鷺保育與推廣工作。王徵吉以自身生態攝影的專長,透過鏡頭徹底展現黑面琵鷺美麗的身影與曼妙的舞姿,讓更多人認識、欣賞黑面琵鷺,進而愛護牠、保護牠。

(圖說)去年記者會上,王徵吉老師分享鯤鯓拍攝到的黑面琵鷺築巢珍貴影片。(新聞處資料照片)
人稱「黑琵先生」的王徵吉老師,投入黑琵觀察保育50年,對黑琵保育功不可沒。他在2008年4月23日首度拍到黑面琵鷺生蛋的珍貴鏡頭,成為全球第一位拍攝到黑琵下蛋的攝影師,照片登上國際頭條,轟動各界。也因為這張照片,讓全世界都更認識臺灣的黑琵保育。王徵吉因記錄黑面琵鷺完整的生態歷程,曾先後受邀於國內及日韓展覽作品及演講,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攝影作品獲獎無數,並曾被選為我國2004-2008年護照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