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81歲謝老太太,兩個月前從椅子上跌倒後,開始伴隨難以言喻的下背痛及雙側髖部疼痛,造成其難以活動,至診所照X光後發現並無明顯骨折,服用止痛藥後依然持續疼痛難以入睡,因此趕緊前往安南醫院骨科尋求許峻誠醫師幫忙。經理學檢查後,發現在薦椎處敲擊後有疼痛感,再經由進一步骨頭掃描與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認謝老太太為薦椎壓力性骨折(Sac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此外,骨質密度檢查後發現,謝老太太有嚴重骨質疏鬆症狀,在保守治療無效後,許醫師建議可接受薦椎成型術之骨水泥注射治療方式,可減輕術後疼痛感,最終謝老太太總算逐漸可以正常活動,睡眠品質也獲得大幅改善。
(圖說)許峻誠醫師看診(病人非當事人)。(記者鄭德政攝)
許峻誠醫師指出,台灣躋身為全世界骨質疏鬆高風險國家之一。根據國際骨鬆協會2012年世界排名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在髖骨骨折機率為全亞洲第一與全世界排名第九,因此國人更需留意自己的骨本存摺,因為即使連低強度的外傷如跌倒此類的小受傷,都容易很有可能造成骨折的發生,務必謹慎看待。
(圖說)電腦斷層箭頭指處為薦椎骨折處。(安南醫院提供)
許醫師說,薦椎是連接上半身、骨盆跟下肢的橋樑,如一旦骨折將承受不住兩邊的重量,所以病人才會感覺疼痛,臨床上常看到病人門診中常主訴坐不住與翻身會痛情況。像謝老太太這樣的薦椎壓力性骨折情況,照X光時往往常會因解剖構造之故,造成醫師難以發現病人骨折,其不若胸椎或腰椎壓迫性骨折容易被發現,造成醫師診斷上困難,導致治療上無法很精準地對症下藥,所以病人常會輾轉求醫。
(圖說)薦椎成型術後照(箭頭指處為骨水泥)。(安南醫院提供)
薦椎壓力性骨折需仰賴經驗豐富的骨科醫師仔細理學檢查與影像檢查後才能確診,臨床上會先採用保守治療方式,在其無效後醫師才會採用微創方式的薦椎成型術來做後續治療,通常病人在治療後疼痛感會逐步減少,活動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許峻誠醫師強調,薦椎壓力性骨折並非少見病症,很多病人往往都是未被確診的情況,呼籲有骨質疏鬆症的朋友,在日常活動上要盡量避免跌倒情形,假若真的不慎跌倒且感覺有痛麻感,應盡速尋求骨科醫師治療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