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居冠 教育部「110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大通過件數全國最多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後疫情時代,成大不分系助理教授李孟學以「設計思考與機器學習融入Covid-19檢疫流程」課程通過教育部110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課程設計從班機飛抵國門的檢疫流程發想,讓學生想像檢疫人員執勤的流程,經過電腦模擬檢測過程,最後讓學生穿上防護衣演練整個防疫流程,讓學生對整個流程有完整、深刻的體驗學習。

(圖說)李孟學老師的課程,讓學生穿上防護衣模擬檢疫流程。(記者鄭德政攝)
李孟學過去曾推動X-Emergency「跨域防災」密集課程,思索大規模複合型災害應變,整合跨域資源,減少複合災害造成大經濟損失來銜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GDs)的多項議題。這次藉此體驗課程呈現創新教學,為學生創造更具象的學習模式。
這項課程是成大110年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其中一件「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教育部公布「110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審查結果,成功大學今年總共多達51位教師的計畫通過審查,是全國通過件數最多的大學。成大已經連續3年蟬聯全國第一,成績亮眼。

(圖說)國際經營管理所張佑宇助理教授(左)實踐性創業教學法。(記者鄭德政攝)
成大教務長王育民表示,成大通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數量已經連續3年都是全國最多的,成大一直以來強調跨域教學,在軟硬體方面盡量提供學生多元跨育學習的可能性,所以很多老師參與創新教學,而這些創新教學都需要被驗證,也需要老師體驗研究新舊之間,怎麼教才是最好的?所以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是針對教學去做研究,去鏈結到底怎麼樣才是對學生學習最好的模式。
王育民指出,成大過去在推動深耕計畫時,就希望從教育的角度,探討不同的學科領域與跨領域的教學方法,所以鼓勵老師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藉此呈現成大跨域教學、創新教學發展的指標,也因為量體大、變化多,老師積極申請,因而締造全國最多的通過數量。

(圖說)成大老師上課與學生互動熱烈。(記者鄭德政攝)
王育民說,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可以透過跨域和創新教學,在很多學校的教師社群中引發討論、分享,進而有新的鏈結,所以跨領域、跨不同學院在社群中又再度鏈結,好像漣漪效應一樣,產生新的教案,甚至產生新的研究,帶動老師之間的溝通、聯絡,帶動未來新型態學科、新型態領域發展的可能性。
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自107年度起推動,每年度計畫執行期程為1年,由當年度8月1日起至次年7月31日止,是教育部第一個以經費直接補助個別教師進行課程教學研究的計畫,並協助教師透過適當的研究方法及評量工具進行檢證,以落實大學教學創新暨強化學校培育人才任務。目前計畫審查共分為12類科,包含通識(含體育)、教育、人文藝術及設計、商業及管理、社會(含法政)、工程、數理、醫護、生技農科、民生10學門及大學社會責任(USR)與技術實作2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