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90躍太空」特展 首次亮相福衛八號科學酬載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適逢國立成功大學90週年校慶與國家太空中心成立30週年,成大集結校內多個師生團隊研發的心血結晶,推出「90躍太空」特展,17日上午於成大理學教學大樓1樓正式開展,首次亮相由成大團隊產學合作研發的福衛八號科學酬載「雙波段大氣瞬變影像儀(DIAT)與電子溫度密度儀(TeNeP)」,並邀請副總統賴清德親臨見證成大太空發展軌跡。

(圖說)「90躍太空」特展開幕式與會貴賓合影,由左至右: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陳炳志、國家太空中心前主任張桂祥、中央研究院院士葉永烜、副總統賴清德、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正彥、成功大學航太系講座教授趙怡欽。(記者鄭德政攝)
成大在臺灣的太空計劃發展上佔有一席之地,目前成大團隊也肩負國家第三期太空計畫的第一顆衛星,福衛八號的科學酬載-「雙波段大氣瞬變影像儀與電子溫度密度儀」研製任務。該研製計畫於2020年9月啟動,工程體在開展當日首次正式對外亮相。計畫主持人成大物理系教授陳炳志表示,這件酬載由成大物理系、地科系、航太系師生團隊與多家臺灣廠商,包含航太龍頭產業漢翔航空共同合作研發,未來將用於閃電與電離層相關研究,預定於2023年升空。

(圖說)副總統賴清德(中)親臨見證成大太空發展軌跡。(記者鄭德政攝)
副總統賴清德蒞臨特展開幕時表示,「挑戰太空、探索未來一直是人類的夢想,臺灣也應該將迎接新的太空時代,帶動臺灣太空產業做為共同目標。未來10年是世界各國爭取重返太空的關鍵,臺灣自然不能落後,很開心今天回到母校成大,看到大家在太空領域的成就又承接福衛八號的重責大任。」賴清德表示,成大在臺灣爭取進入太空新時代的時候,在各大學中參與最深、成果也最豐富,以成大過去與現在的努力為榮,並期許未來成大也能持續對國家產業與國際社會有貢獻。

(圖說)福衛八號科學酬載「雙波段大氣瞬變影像儀(DIAT)與電子溫度密度儀(TeNeP)」工程體。(記者鄭德政攝)
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在與校內教授交流過程中理解到這是一個寂寞而需要堅持的領域,身為在大學裡服務的一份子,能給予這些同事支持、肯定並一起努力是很大的福氣。」蘇校長致詞中特別感謝夏漢民前校長在多年前力排眾議,推動前瞻性的工作,「感謝這樣的典範,有這樣的決心與勇氣開闢一條路,給我們一片天地。」她強調,一所大學最重要的是支持不放棄的好奇心與追求真理的企圖心,而太空領域作為人類要到達前人未至之境、呈現未來生活可能的系統性挑戰,值得持續耕耘。

(圖說)副總統賴清德(左)與成大校長蘇慧貞出席「90躍太空」特展簽名留念。(記者鄭德政攝)
成大故校長夏漢民主持校務期間(1980年-1988年)成立航空太空研究所,陸續購建航太系館及航太科技研發實驗場,奠定成大轉型為綜合型大學的有力關鍵,並讓成大成為培育國家發展太空科技的人才搖籃之一。此外,夏漢民故校長擔任國科會主委期間也為推動國家太空計畫不遺餘力,藉由這次特展也讓後人得以緬懷成大在夏故校長努力之下蛻變的歷史。
「90躍太空」特展集結成大理工及電資學院各系所單位師生自1972年至2021年參與國家事件、衛星研製、科學酬載、火箭發展、重要科學成果、政策參與及人才培育等航太相關領域事跡,展出5件珍貴工程體與模型以及3件大型展品。
5件工程體與模型分別是:成大故校長夏漢民由國科會主委轉任政務委員時,太空計畫室籌備處所致贈的衛星模型;成大參加日本國際合作衛星RISEsat之科學酬載DOTcam工程體;由成大團隊研製,用於飛機實驗的高能宇宙射線探測器ComSAD;成大與漢翔航空合作研製,國際知名太空任務AMS-02冷凝散熱板UTTPS的雛形體,以及成大自製鳳凰立方衛星工程體。3件大型展品為:探空火箭實體、福衛二號模型以及福衛七號模型。
此外,「90躍太空」特展以年代列表呈現成大師生團隊在我國福爾摩沙衛星二號、五號、七號等太空任務、探空火箭任務以及跨國合作人造衛星任務的多方參與與貢獻,累積完成眾多產官學界合作的創舉,更協助我國福爾摩沙衛星任務在國際揚名。
學生分享觀展心得,成大航太系大四水修澤表示很開心能看到鳳凰立方衛星的模型,也期許自己能努力承接前輩的貢獻,成為臺灣太空發展人才之一。成大航太所碩一張愛祺說,很開心透過策展一覽成大過去、現在與未來對太空的計畫,也期待看到下一支火箭升空。成大航太系大四蔡承諺則分享自己從策展中知道更多從未聽聞的事情,才發現成大與太空連結之深遠,也對成大從過去的單一軸向發展,轉變成多元合作,側向展現成大實力的事跡感到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