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由財團法人慶恩教育基金會與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共同舉辦「2021綠色科技論壇暨論文頒獎典禮」,1月14日於成大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舉行,會中表揚「環境科技議題」及「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議題」傑出碩、博士論文作品,並邀請產、官、學界菁英與會,激盪創新思維,建立產業界發掘優秀人才與引進學術智慧的平台。
(圖說)2021綠色科技論壇暨論文頒獎典禮與會貴賓及得獎師生合影。(記者鄭德政攝)
綠色科技論文獎以「發展科技、造福人類;精進環保、讓地球更美好」為辦理理念,自2013年逐年辦理至今。今(2022)年共有84篇與環境科技、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議題相關的碩博士論文參選,由專家學者組成評委會,依據論文主題契合性、創新性、未來應用價值及正確度與嚴謹度等4項標準進行審查。最終選出12篇優秀論文,博士組共4名,分別頒贈獎金15萬元;碩士組共8名,分別頒贈獎金10萬元,總獎金高達140萬元。
(圖說)成大副校長李俊璋(右2)與臻鼎科技集團董事長暨財團法人慶恩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沈慶芳(右3)互相致贈禮品。(記者鄭德政攝)
臻鼎科技集團董事長暨慶恩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沈慶芳表示,他自小在農村生活與自然環境共處,但他發現隨著工業發展,自然環境改變很多,於是創辦企業後便致力推展環境保育。「企業不只是看績效、營收或獲利,也應該盡到社會責任,讓社會的生活品質更好。」在沈慶芳的推動下,綠色科技論壇與論文頒獎典禮已連續舉辦7年,他也期待能有更多企業加入減少碳排、重視環境的行列。
(圖說)沈慶芳董事長(中)頒獎予成大環工所博士班Birgitta Narindri Rara Winayu(玫壯里)(右)與指導教授朱信(左)。(記者鄭德政攝)
行政院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與邁向永續發展是現今很重要的議題,唯有長遠的努力與綠色科技的投入才有機會成功。張子敬說,去年7月1日環保署成立「資源循環辦公室」及「氣候變遷辦公室」,期待未來希望能用「資源」利用的角度取代廢棄物「處理」,達成永續循環,而氣候變遷議題也能在產官學共同努力下,落實淨零轉型。
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李俊璋從舉辦論壇的場地談起,介紹成大在古蹟保存的投入,將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納入校務發展,並於109年獲頒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也成立沙崙綠能智慧創新推動平台與產官學各界共構智慧永續的未來。他感謝沈慶芳創辦人帶入企業、走入社區,為環境保育努力,也獎勵學術辦理論壇,是對環保界師生一大鼓舞,讓師生有所發揮。
財團法人慶恩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柯承恩、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國立成功大學研發長林財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葉欣誠等貴賓也出席綠色科技論壇開幕。會中成大副校長李俊璋與臻鼎科技集團董事長暨財團法人慶恩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沈慶芳互相致贈禮品,預祝論壇圓滿順利。
接著,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進行「恆春半島原生種復育認養造林」簽約儀式,約定雙方自今年起,為期3年,每年由臻鼎科技公司捐贈認養國有林造林地及投入「恆春半島外來入侵種銀合歡移除復育造林」計畫,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執行栽植撫育工作,移除外來種並共同推動復育森林、環境資源與原生種的工作,恢復原有豐富的生態鏈,也為環境再造搭建產業界與公部門之間的橋樑。
財團法人慶恩教育基金會與臻鼎科技集團為回饋社會、鼓勵大學院校相關系所教授與學子致力於綠色科技與環境污染防治等領域創新研究,特設此科技論文獎,今日頒贈獎狀及獎金予2021年優秀碩博士論文獲獎師生,並分別邀請行政院環保署署長張子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與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李俊璋發表3場專題演說,也邀請得獎碩博士生分享獲獎心得。
成大環工所黃良銘教授與碩士生盧宜均的得獎論文研究以生物方法分解半導體工業廢水中的揮發性有機物質。盧宜均說,對於工業廢水所產生的揮發性物質,常見的處理方式是直接燒掉,但產生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更多地球汙染也會影響企業的碳排放量,而透過生物分解,不僅不會造成環境負擔,處理後的水還能直接排放到海洋或河川中,是對整個社會、業界很重要的一環。盧宜均分享自己能在少有人知的領域中耕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除了開心獲獎,她更期待可以和典禮現場的產官學界人士交流自己的研究,也讓更多人看到環境保育的重要。
成大環工所博士班Birgitta Narindri Rara Winayu(玫壯里)與指導教授朱信合作,研究嗜熱嗜鹼藍綠菌Thermosynechococcus sp. CL-1(TCL-1)在處理養豬廢水上發揮了良好效益也同時生成有價值的附加產物,是一項可以減緩全球暖化以及改善廢水排放問題的重要科技。來自印尼的玫壯里表示「遇見朱信老師是個奇蹟,若不是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我。」並再次感謝一路以來陪伴自己的貴人、實驗室夥伴、家人親友等。此外,對於環境永續十分重視的她預計將獎學金投入學術追求,並建立更廣的研究網路,將研究擴大應用到食品加工、生質能或生醫科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