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月之美術館 鹽水朝創新藝術小鎮邁進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月津港燈節即將於2月28日落幕,有別於一般節慶活動閉幕後就結束,鹽水持續透過月之美術館計畫帶動藝文產業發展,小鎮文化體驗已成為鹽水在蜂炮、燈節之外,聞名全國的地方特色。

(圖說)三角公園置入月之美術館典藏作品,呼應赤兔望月的歷史脈絡。(記者鄭德政攝)
文化局表示,月津港燈節已經辦理10餘年,自黃偉哲市長上任以來積極思考轉型與深化,並於2019年在鹽水啟動月之美術館計畫,持續透過共創、推廣與實驗活動,讓藝文深度扎根地方,也在鹽水進行常設藝術作品設置、空間活化,逐步帶動歷史街區轉型,將短期效應延伸為長期藝術環境營造;繼首棟修復利用的「月美一號館」(原台灣商工銀行出張所)成功轉型為特色藝文輕食空間後,位於朝琴路的〈月津八景〉作者、古典詩人蔡和泉故居,也在公私部門協力參與修復,成為鹽水新據點;月津故事館仍持續扮演支持年輕藝術家展演場域,並陸續媒合老屋屋主投入公部門相關補助整理老屋空間,讓原本許多已經年久失修荒廢的房子,再度呈現新的生命力,提升鹽水地區藝文觀光能量。

(圖說)月之美術館推動各項計畫,培養更多藝術種子。(記者鄭德政攝)
此外,月之美術館計畫也激發地方共同響應開發許多特色文創商品,包含以月之美術館虛擬館員「兔大叔」形象與地方社群聯名開發合作的系列商品:帥哥番茄果乾、兔大叔春聯,詼諧造型吸引許多大叔粉搶購蒐藏,而由在地青創業者推出的蜂炮伴手禮「軋哩椹」蜂炮造型牛軋糖,透過創意包裝可吃、可玩、可當拍照道具,結合地方信仰文化及與產業,相當受到歡迎。

(圖說)月之美術館虛擬館員「兔大叔」形象與地方社群聯名開發合作的系列商品:帥哥番茄果乾、兔大叔春聯,詼諧造型吸引許多大叔粉搶購蒐藏。(記者鄭德政攝)
文化局指出,在「月之美術館」計畫下,除閒置空間活化、文創產業發展外,公共場域的改變優化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市府除在歷史街區巷弄之間設置許多常設藝術裝置外,也進一步美化周邊公共環境,包含以24節氣意象設計的月津港親水公園光環境景觀提升計畫,伽藍廟前噴水公園由月之美術館典藏作品《連成兔行》45隻大小不同造型兔子動態排列的入口造景,在在顯示鹽水小鎮的藝術文化氛圍,未來市府將持續深耕藝文觀光產業,帶動地方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