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改善易積水發揮成效整治率64% 因應汛期3/15前完成水利建造物檢查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受極端氣候影響,南市在強降雨下仍有積淹水的風險!但在中央及地方合作下,改善易積水地區已逐步發揮成效,市管區域排水共163條,長度約634公里,整治率64%,包括已完成將軍溪排水、麻豆排水及埤頭排水全段治理;菁寮排水、下茄苳排水、岸內排水、鹽水排水等持續進行系統性治理;雨水下水道建設長度約738公里,普及率約為80%,為全國第2。

(圖說)水利局派出工作人員全面進行抽水機組檢查。(記者鄭德政攝)
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影響,短延時強降雨頻率增,易遇雨成災,今(29)日台南市長黃偉哲主持第535次市政會議,通過備查水利局陳報「111年汛期前防汛準備報告」。黃偉哲表示,台南佔全國易淹水面積的十分之三,對於治水跟防洪有特別特別急迫的需求。

(圖說)水利局針對全市側溝清淤。(記者鄭德政攝)
黃偉哲進一步指出,台南治水有兩重點,首先是治理河川以及大排,讓堤防外的外水,可以順利流入海;內水在水門關閉之後,就可以用強力的抽排,把它抽入排水、大排裡面。黃偉哲強調,治水是一個費力的工作,但是不做不行,因為將對社區的淹水產生衝擊。

(圖說)水利局針對分洪抽水站抽水機組進行更新。(記者鄭德政攝)
第二個重點則是雨水下水道,黃偉哲表示,清淤通順、通暢很重要。至於110年的80幾處淹水處,雖然跟歷年相比,在同樣的雨量標準下已經大幅降低,但是還是必須要努力再降低,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水利局指出,110年度積淹水點位有86處,其中82處已改善完成,待今年度降雨事件驗證改善情形,4處持續追蹤工程進度。因應汛期,3/15前完成全市水利建造物(區排、水門、抽水站、滯洪池、分洪設施等)檢查,無立即改善案件;其它改善案件有17件,已列入相關計畫或開口契約內辦理改善。
水利局表示,盤點轄內河川、區域排水、市場排水、雨水下水道、側溝等瓶頸段及須疏濬地點,汛期(4/30)前完成疏濬。其中雨水下水道建設長度約738公里,近10年,由內政部營建署補助辦理,早期建設之雨水下水道縱走普查體檢,已完成683公里檢視長度,縱走整體檢視率約94%。
水利局說明,防汛整備內容如下,59座抽水站(220台機組、抽水量約654cms)3/15已完成檢查,有1座撈汙機無法運作,預計5月中下旬完成改善,現以人工手動撈污方式處理),餘皆正常;2,374座水閘門3/15已完成檢查,均正常無異狀;老舊機組及水閘門更新1.永康分洪抽水站(更新2台抽水機組,抽水量共8cms)2.田厝抽水站(更新2台抽水機組,抽水量共9cms)3.老舊閘門整修2處(七股14號、19號)。
南市轄461台移動式抽水機,已預佈418台於易積淹水潛勢區,43台機動機組,因應緊急調度支援需求。其中三爺溪各支線排水堤後設置52部抽水機及6座抽水站,總抽水量約130cms,約15秒可抽光一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又,麻豆區埤頭里(小埤社區)預佈21部抽水機,總抽水量約12.4cms,加速內水退水時間。
南市轄內滯洪池57座(含經發局、工業局、南科管理局等),累計總滯洪量約1,000萬噸,辦理巡檢中。其中水利局轄管17座滯洪池(滯洪容量約384萬噸),已於3/15前完成全面性巡檢閘門、溢流堰,確保無阻塞、正常運作。
佈設於易積淹水處的淹水感測器(271處)、水位站(97站)、雨量站(31站)及CCTV(68站)等水情監測設備,正辦理巡檢作業及確認功能狀態,可提前於4/20完成巡檢修,以利災中即時監控及災情查證,加快決策與應變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