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發季節來臨 5歲以下普遍缺乏抗體 當心嬰幼兒健康殺手腸病毒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當國人關注焦點都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之時,麻豆新樓醫院小兒科主任黃士修醫師提出警醒:不可輕忽另一個嬰幼兒的健康殺手-腸病毒感染正蠢蠢欲動。黃醫師指出,每年夏天到初秋是腸病毒好發季節,台灣距離上次流行已有7年,加上近兩年防疫有成,小朋友多已養成戴口罩、勤洗手的好習慣,使得感染病例較少。這固然是個好現象,但也使得國內0~5歲的幼兒體內普遍缺乏抗體,一旦遇到大流行將造成嚴重疫情。

(圖說)當國人關注焦點都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時,麻豆新樓醫院小兒科黃士修主任提出警醒:不可輕忽另一個嬰幼兒的健康殺手-腸病毒感染正蠢蠢欲動。(記者鄭德政攝)
黃士修主任表示,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可經由接觸或飛沫感染,也可能因接觸無症狀卻帶有病毒的家長或病人口鼻分泌物、咳嗽、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的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一般感染後3~5天會出現症狀,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如果侷限在嘴巴,就是咽峽炎;若是連手掌、腳掌都有水泡,則為手足口病;也可能合併發燒,或因口部潰瘍造成進食困難,病程為7~10天,大多數患者會自行痊癒;僅有極少數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即所謂的腸病毒重症。重症機會雖然不高,卻可能導致死亡,還是要提高警覺。
黃士修主任說,在各年齡層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的感染風險。新生兒感染後的症狀,從最輕微的發燒到致命的多重器官衰竭都有;只要發現新生兒出現發燒、嗜睡、活力不佳、食慾降低、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都可能是感染初期徵兆,應儘速送醫診治、避免病情惡化。
黃士修主任強調,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無特效藥,僅能採取如退燒、止咳、症狀治療等支持性療法,國內現已研發出腸病毒71型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中,民眾平時多注意個人衛生及勤洗手,即可降低感染機會。
黃士修主任指出,腸病毒最容易透過托嬰、幼教機構等處傳播,常發現一位孩童感染後,傳染給同學或家人的情形,尤其是絨毛玩具,很容易因幼兒口含、嘴咬而成了傳染媒介,老師和家長須特別注意。
黃士修主任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成人,外出返家後要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務必先行更衣並以肥皂確實洗手;家長及老師也應注意小朋友是否有感染的初期症狀,一旦感染應即就醫並在家休息,只要大人、小孩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就能免除腸病毒威脅,度過健康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