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合作icONE研究獲國家新創獎 孫孝芳漫漫研究之旅樂在其中挑戰自我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沒有困難、只有持續的挑戰。」成大基因體醫學中心主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孫孝芳,投入基因體科技的領域逾30年,近幾年來優異的成績,獲得外界肯定,帶領研究團隊以「智慧優質胚胎預測系統」(intelligent cOmputing Noble Embryo, icONE)獲得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談到研究的心路歷程,孫孝芳教授感性的說,「人定勝天,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機會也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圖說)成大基因體醫學中心主任孫孝芳(左),與助理主任湯硯安。(成大新聞中心提供)
談到從事研究的動機,孫孝芳笑談自己從小就是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永遠不滿於現狀,1989年赴美唸書時主修分子遺傳,當時的基因研究奠基在探索基因造成的特定疾病與檢測,就是俗諺裡所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透過理論思考,發現問題背後的疑慮並提出假說;熱愛挑戰未知的她,發現當時的社會風氣圍繞著「clone」(克隆)技術與基因體醫學,於是回國後投入研究至今逾30年。

(圖說)孫孝芳教授(右二)帶領研究團隊以「智慧優質胚胎預測系統」(intelligent cOmputing Noble Embryo, icONE)得到國家新創獎。(成大新聞中心提供)
「創新是建立在務實上」孫孝芳說,早期傳統遺傳學的訓練,必須鍛鍊邏輯思考的能力,在理論攻不可破的情況下,思索背後的現象,發掘出一個可能的假說,而分子遺傳學大多應用在臨床實驗上,透過各種實驗結果來闡述現象;目前的研究主題,多半是從傳統遺傳法切入,「沒有紮實的基礎研究,就無法產生精準的臨床檢測服務」,相對應實驗室進行的基礎研究屬於前者,基因體醫學中心提供的臨床檢測服務則是後者。

(圖說)孫孝芳教授團隊照片。(記者鄭德政攝)
成立於1998年的成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當時在創所所長蘇益仁教授帶領之下,在成大醫院成立包括分醫所、臨床醫學研究所及臨床醫學研究部,三合一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孫孝芳說,現在可能很多學生沒辦法想像,當時因為利用成大醫院的空間,「病房就是辦公室,牆壁上還看得見病房床頭燈及維生器拆除的痕跡呢!」不僅要身兼空間設計、繪圖、還要採買儀器設備,但也這樣順利帶出第一屆研究生。
2003年爆發SARS疫情,「當時的情況非常危急,醫院跟醫學院間的幾個通道都封鎖了,分醫所是醫院裡唯一的非醫療單位及醫事人員,為保護學生安全。為此和當時分醫所另一位老師緊急上了簽呈給醫學院院長,申請一個醫學院臨時的空間安頓,」孫孝芳回憶,等到3、4個月SARS風暴過去後,才帶著學生遷回醫院,2008年分醫所才終於「孟母三遷」到現今「統一健康大樓」的所址。
經過重重挑戰,基因體醫學中心也持續過關斬將,年年屢創佳績,甫獲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的icONE,透過大數據建構AI模型協助醫師挑選優質胚胎植入,精準預測每顆胚胎植入的成功率,準確度達92%,提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未來盼成為不孕症患者的助力,進而降低少子化帶來的衝擊。
團隊之一的成大基因體醫學中心助理主任湯硯安表示,記得在新加坡從事癌症研究時,一心想著如何將所學回饋社會,得知孫老師積極投入母胎精準醫療基因檢測的產學合作,決定回國加入研究團隊;當時接觸到一對連續生了兩胎玻璃娃娃的年輕夫妻,第二胎甚至因為太嚴重而中止妊娠,後因醫院轉介到中心,透過基因檢測,協助他們找到真正致病的基因突變,讓這對夫妻順利產下健康的嬰兒。
「這是非常有成就感而且驕傲的一件事!」湯硯安說,icONE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希望以我們的專業,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婦女及家庭!」未來將持續地從臨床實務中精進技術,妥善利用資源加以解決,回饋大眾,目前也著手準備,預計最快明年底將成立新創公司,把成大基因體醫學中心開發的優質檢測服務,提供給廣大的民眾。
人定勝天感謝成大跨領域的合作
從事學術的漫漫長路上,當研究變成日常規律的事物,或是遇到撞牆期該如何克服,孫孝芳說,時常聽見學生詢問類似的問題,「其實無論逆境或是困境,只是人生百態之一」,首先要時刻充實自我,其次是遇到問題、真的山窮水盡時,要不斷確認,「這樣就可以了嗎?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唯有靠著持續自我挑戰,才能打破物競天擇,開創出一條柳暗花明的康莊大道。
最後,孫孝芳也將研究之路,比喻成充滿挑戰,有著各種隱藏關卡的旅程,「不要忘記自己不是獨自出航,任何一件事的成功,甚至是完成,都需要許多人共同努力」,她說,除了感謝家人們的支持,更因成大有著理工人文等不同學院,校方鼓勵老師們跨域合作的風氣,像是此次獲獎的icONE研究,就是與管理學院統計所老師長期合作的成果,加上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持續提供資源,媒合業界專業人士協助,能夠遇到貴人與共同奮鬥的夥伴,才能讓這段旅程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