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文化部將於本周六(9月17日)全國古蹟日表揚12位優秀傳統匠師,其中5名為臺南市資深匠師,5位匠師以精湛技藝協助修復全國各重要古蹟與歷史建築,也使臺南市豐沛的文化資產保存動能為全國所見。
(圖說)吳權坤匠師。(林世超建築師提供)
為表彰傳統匠師對文化資產修復保存的貢獻,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從今(2022)年起受理各機關推薦,遴選參與文化資產修復工作的優秀傳統匠師,於9月第3周的全國古蹟日表揚。今年獲表揚的12位傑出職人中,就有多達5位來自臺南,分別為「泥作土水」呂新義、劉聰連、李昆山,以及「大木作」吳權坤與劉源生。
(圖說)呂新義匠師(左)。(林世超建築師提供)
呂新義與吳權坤匠師同時也是臺南市政府登錄的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兩人共同以「高雄市定古蹟高雄州水產試驗場(英國領事館)及打狗英國領事館登山古道修復工程」傑出實績獲得高雄市政府推薦。呂新義匠師主導建物清水磚、白灰與古道泥作等相關修繕;吳權坤匠師則負責工程大木構架與門窗等施工,兩人精細的修復技術,使古蹟和周邊環境重現建築特色及歷史風貌。
(圖說)李昆山匠師。(洪澍顯攝,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劉聰連與劉源生匠師以「國定古蹟原臺南水道修復第二期計畫-水源地區修復工程」獲得南市推薦。劉聰連師傅負責包括泥作線腳仿作、清水磚修復、牆體粉刷等工項,各工項在其細緻工藝下順利完成,且尺寸、型式、外觀均符合既有風貌,成果斐然;劉源生匠師負責屋架工程及門窗整修,運用豐富經驗及純熟技術,使各施工部位之接合皆達到應有之精度。兩位匠師於施工期間皆不吝給予後進指導及解說,於傳統工法技術、原理之傳承與延續貢獻良多。
(圖說)劉源生匠師。(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李昆山匠師以「鐵道部園區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東側圍籬與石板道修復再利用工程」獲國立臺灣博物館推薦,李昆山師傅負責該案清代石圍牆遺構、紅磚小屋建物與景觀等泥作工項,並協助進行現場調查記錄與專業判斷。修復過程中發揮對材料、工具的嫻熟了解,依據不同損壞程度與填補部分進行不同層級修復,充分展現精湛技術。
(圖說)劉聰連匠師(中)。(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南市文資處表示,文化資產保存、修復與維護皆必須仰賴傳統工藝技術的協助,5位來自臺南的傳統匠師在各自的技術領域中戮力多年,成就專業,是古蹟、歷史建築修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角,堪稱職人典範。為使優秀匠師的珍貴技術持續傳承,臺南市政府積極籌設「臺南傳統藝術傳習保存中心」,未來將更有利於傳藝文資教育資源整合,為臺灣傳統工藝與保存技術的承續培育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