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屆齡退休的王先生熱愛運動,幾年前因為打籃球造成膝蓋的前十字韌帶受傷開刀後,一直無法從回球場而鬱鬱寡歡,隨著年紀增長,膝關節退化下肢肌
力減退,時常覺得全身痠痛無力,前來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高齡醫學科求診。就讀成大體育休閒管理所高齡醫學科主任兼主治醫師陳宣恩,除開立短期止痛藥物使用外,在診間時常教導病患如何居家訓練,並向王先生介紹匹克球運動,三個月後回診王先生臉上終於重拾笑容,身體的症狀竟也不藥而癒!

(圖說)新興樂齡運動-匹克球,輕鬆上手讓長者開心動起來。(記者鄭德政攝)
陳宣恩醫師表示,規律的運動可降低死亡率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對老年人而言,規律運動更是能夠減低及改善跟老化相關的功能性退化。美國運動醫學會指出,規律運動可以改善認知功能、減低憂鬱的症狀、提升睡眠品質,增進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近年運動風氣盛行,但許多運動仍有運動年齡上的限制,使銀髮族運動過程中不時受挫傷害。

(圖說)高榮台南分院高齡醫學科主任兼主治醫師陳宣恩(身穿白袍者)表示,匹克球運動場地使用面積不大、無須過多移動就可擊球的特性,除適合銀髮族鍛練肌耐力外,還可促進人際互動、有益身心健康。(記者鄭德政攝)
臺灣面臨嚴重人口老化問題,若能透過運動來達到健康促進銀髮族身心健康,延緩老化,會比未來吃藥更有效降低因老化而失能人口。然而,並不是所有運動都能達到健康促進,據研究指出銀髮族從事較低強度的運動,例如健行甩手等身體活動,對銀髮族的功能提升可能較無法達成增加身體適能的健康目的,可見增加銀髮族的運動強度是有其必要性,選擇合適的運動銀髮族才能達到身體適能的健康促進目的。

(圖說)陳宣恩醫師在診間利用彈力帶教導長輩居家肌力訓練。(記者鄭德政攝)
陳醫師說,「匹克球」(Pickleball)是近年於美國發展快速之新興運動,它是混合網球、羽毛球和桌球的一種球拍運動。在身體的活動度上,匹克球適合各年齡層。相較於羽毛球及網球,匹克球更適合完全沒有運動經驗的人,只需短短學習時間即可上場比賽。匹克球的場地是採用羽球場的大小,相對網球運動,可減低參與者跑動範圍,運動強度相對較低,相對於其他運動需要特定場地來進行,匹克球較無特定限制,銀髮族可容易找到場地。而器材方面,球拍通常以木板或碳纖維製造,耐用並不容易造成耗損,因此器材成本較其他球類低,讓銀髮族經濟上更容易入門此運動。而匹克球基本動作包括深蹲,擊球時也需要藉由核心帶動身體,因此可有效心肺耐力以及肌耐力,進而達到維持銀髮族的功能性體適能,延緩失能之目的。
高榮臺南分院近年來深耕社區,運用多元化的師資模組在每個社區據點辦理各項活動,未來也將納入匹克球運動讓社區長輩們有更多的選擇,並鍛鍊出健康好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