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主任林豪鏘教授,經過一年多的創作與嘗試,出版華人史上第一本真人與AI圖像共創的圖文詩輯《失眠是一種漸進式-衝突與妥協:鏘鏘AI圖像共創計畫》。
(圖說)林豪鏘教授出版AI圖像共創圖文詩輯。(記者鄭德政攝)
每個人對藝術都有不同的定義,作者林豪鏘教授認為,「藝術」是一個不斷變動的概念。在不同時空環境,我們都會發現藝術的不同性質。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藝術似乎必然和「創新」連結在一起,AI超乎預期的能力,甚至逼近了人類引以為豪的藝文與創作表現。本書的起心動念,是人類不該屈服於AI,而是正向思維地與AI進行共創。
(圖說)思念的巨量形構。(記者鄭德政攝)
林豪鏘教授從AI繪畫熱潮一開始就加入實驗,先後試過Disco Diffusion,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DALL E,Mega.Space.它們各有不同特性與優缺點,但其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它們皆以驚人的速度在進化。因此,當林教授遇到AI,其以共創的精神,經過五百多個日子的創作,完成此書。
這本書裡的所有作品,都是運用作者的詩句為輸入元素,然後讓AI依此生成畫作,這是作者和AI的對話成果。作者宛若是個賽博格,AI為其增能,在Metaverse中以作者的分身來作畫,並以此詮釋他的詩句。
林豪鏘教授藉由AI圖像把這些曾經存在的文字距離翻轉回來,拉慢步調觸動人性,從A點到B點的時間空間也被壓縮成凝望。雖是存在於薄薄的一張紙片,卻能承載著一座大峽谷、一座城市、一條河,一碗麻醬麵,或是一個想念的人。紙張在A點與B點之間,創造出無限的A點與B點,也在平面中打開立體空間的想像。引領讀者從AI圖像看到不同的啟發。
或許,通往夢想的路上的會有一道高牆,但它只能阻擋不夠熱愛的人。林豪鏘教授與AI共創,同時也好像接觸到文字誕生前的虛擬時空,他闖入那個時空取材,調整參數,量化輸出,形成新的世界。林教授相當嫻熟於跨媒體互文的解讀與再創造。但無論如何跨界,他始終鍾情於現代詩文的創作並樂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