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灣腦外科手術新頁 「手術導航機器人」成醫師得力助手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安南醫院作為南臺灣首座醫療建設BOT案,致力於引進先進智慧專業設備,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予在地民眾。繼2022年設置了亞洲最新一代的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R),同時升級全方位的腦及脊椎導航系統,以及術中神經監測設備;今年初,又再引進南臺灣第一部腦部手術導航機器人,開啟南部腦外科精準手術的新頁。

(圖說)NaoTrac手術導航機器人。(記者鄭德政攝)
安南醫院院長林聖哲表示,安南醫院神經外科手術的最高指導原則為「精準、安全、微創、無痛」,尤其腦及脊椎神經系統結構複雜、功能精細,除了仰賴醫師精熟的技術和手術經驗,如果能加上先進醫療科技的幫忙,對手術前(治療計畫)、中(引導監測)、後(第一手療效及合併症預防評估)的執行都大有助益,對患者本身更能提供有效而安全的保障,同時提升醫療品質。

(圖說)林聖哲院長致詞。(記者鄭德政攝)
安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莊皓宇提到,安南醫院神經外科對於「腦部手術精細度及安全性」一向採最高標準,尤其體現在處理大腦深部腫瘤或血塊,抑或處理重要腦功能區域病兆的時候。因此,安南醫院引進手術導航機器人,無疑更高效且精準地輔助了腦外科手術。

(圖說)莊皓宇主任示範NaoTrac手術導航機器人如何操作。(記者鄭德政攝)
莊皓宇主任進一步說明,安南醫院採用的NaoTrac手術導航機器人,是以「視覺辨認」輔助導航系統,醫師在使用上就如同電動車自動駕駛,其中腦部病兆定位的精準性、系統註冊的快速方便性,相較傳統的光學導航系統,確實克服了某些難度及盲點,不僅強化醫師對機器手臂導航的信賴度,連帶手術品質亦有所提升。

(圖說)鈦隼生物科技副理劉維鈞深入講解NaoTrac手術導航機器人的操作。(記者鄭德政攝)
「醫師的手再怎麼穩定,必然有其極限。」莊皓宇主任舉例,面對一個位置在視丘深度的腫瘤,從腦表面起算往往位在10公分上下的深度,內有腦脊髓液、旁有血管,深處還有腦幹構造,手術過程可謂「步步驚心」。此時,如果必須進行腫瘤穿刺檢查,依靠穩定的機器手臂,再加上精準的導航定位,從系統註冊及定位開始,只需花費不到10分鐘,便可設定器械在腦部每秒穩定前進和退出0.5公厘,讓醫師在做完手術前置作業後,後續就安心交給機器手臂執行,甚至在穿刺完腫瘤2~4個位置後,醫師便能立即得到精準的冰凍切片報告。

(圖說)安南醫院醫療團隊與NaoTrac手術導航機器人合影。(記者鄭德政攝)
鈦隼生技執行長陳階曉表示,利用NaoTrac手術導航機器人進行引流手術,除了可以縮短麻醉時間,還可透過機器視覺定位系統,免去傳統腦手術患者需要受釘頭架固定之苦。由於陳階曉執行長本身也是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的泌尿科主任,深感外科醫師的訓練過程很長,不論是醫療技術與手術時間,都會對醫師的體力造成負擔,才致力結合機器視覺定位系統、AI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生產出如醫師助手般的NaoTrac手術導航機器人,協助醫師將手術標準化、提升精準度、降低學習曲線。
林聖哲院長再次強調,安南醫院陸續設置複合式手術室、全方位的腦及脊椎導航系統、術中神經監測設備、NaoTrac手術導航機器人,以及即將建置完成的達文西機器手臂等,都是為了帶給患者更「精準、安全、微創、無痛」的醫療品質,同時也期許這些尖端醫療科技,幫助到更多需要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