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邀請陳瑞麟教授 暢談哲學、自然與科學的融貫圖像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國立臺南大學於4月11日邀請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陳瑞麟講座教授蒞臨通識博雅教育講座,以「自然哲學與科學哲學」為題,帶領同學認識自然哲學,並探討其與科學的關係,進行一場豐富多樣的哲學饗宴。

(圖說)台南大學通識中心主任蔡米虹(左)頒感謝狀給陳瑞麟教授(右),感謝其蒞校講演。(記者鄭德政攝)
陳瑞麟教授為哲學博士,但其研究領域跨足科技,研究專長在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將社會研究與科技做一完美結合。陳教授有相當豐富的著作,例如《科學哲學》、《認知與評價》及《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西方自然哲學與科學史,從古代到文藝復興》等專書,提供臺灣哲學界與科學界的新思維。
哲學給人的感覺通常是極為神秘,然而哲學其實是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包括天文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也具有哲學的內涵。演講中,陳教授從自然哲學的「名詞」原初意義開始談起,包括philosophy、wisdom、arche等許多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哲學名詞,一路追溯回希臘文、拉丁文的本義,引領同學窺探哲學的根本,進而重新認識哲學。
陳教授為使同學能更清楚瞭解自然哲學與科學的關係,特別藉由其專著《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一書,說明聯結西方形上學、自然哲學與科學的融貫圖像。從人類文明與科學的關係、科學與天文學、物理學等依循歷史脈絡延伸,向同學分享自然哲學和學科間學科分類架構的歷史演變。陳教授談到,隨著科技發展與知識的增加,學科架構越來越多元,也進而延伸出近現代科學與大科學革命,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太陽中心說取代地球中心說。陳教授並解釋何謂科學哲學,它是一門研究科學的哲學,其核心問題就是科學是什麼,亦即要從哲學基本學科去解答此問題。
演講最後,陳教授分享能和科學哲學連結的相關領域與學科,包括歷史、社會學、政治或是科幻等研究,鼓勵同學可以結合自身學習歷程,嘗試去認識科學哲學,開拓學習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