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第一 臺南雨水下水道735公里 再辦楠西區下水道檢討規劃 改善市區排水機能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臺南市長黃偉哲為健全都市公共建設、減少地表雨水逕流,並進一步改善排水系統,持續規劃建置雨水下水道系統,截至110年為止,臺南已建置約735公里雨水下水道,累積建置長度為全臺第一,目前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改善經費辦理「臺南市楠西區雨水下水道系統檢討規劃」。

(圖說)臺南市楠西區雨水下水道原規劃分布情形。(記者鄭德政攝)
水利局說明,楠西區都市計畫區雨水下水道系統規劃報告,於民國65年由前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完成,迄今已逾46年,隨著都市發展迅速及短延時強降雨氣候現象等因素,致使地表入滲量減少而造成逕流增加,且因東側山區之地表逕流直接排往市區,導致市區部份地區仍有積淹水情事發生。

(圖說)臺南市楠西區雨水下水道縱走調查情形。(記者鄭德政攝)
經檢視,目前楠西區雨水下水道已施作總長度約為2,200公尺,實施率約為59.6%,依原規劃設計的標準,採1年發生1次的降雨事件進行設計(重現期距1年),然因近年都市計畫已多次通盤檢討或重製,且多年的建設,造成地形地物已有改變,因此,市府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450萬元經費,並委由專業顧問公司辦理楠西區雨水下水道系統檢討規劃,針對雨水下水道系統作全盤調查、檢討與分析。
此外,本規劃案將一併辦理雨水下水道縱走檢視作業,檢視雨水下水道淤積、破損、地下管線附掛及穿越等情形,作為後續維護管理、清淤、管線遷移及修繕之依據,除可維持排水功能外,並可延長雨水下水道使用年限,減少災害發生之機率,並維護都市環境衛生。本規劃案預計113年完成檢討規劃,依據5年重現期距保護標準進行雨水下水道水理檢討及分析,將針對排水能力不足之區域進行改善或增設分流雨水下水道,並研擬相關排水系統改善計畫及分期實施計畫等,俟規劃內容完成後,市府將持續向中央單位爭取辦理雨水下水道改善或新建經費,以期有效提升楠西區都市計畫區內周邊防洪排水能力,以減緩改善淹水問題。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雨水下水道去年底施作長度已達733公里,除積極興建雨水下水道外,市府每年也編列經費辦理雨水下水道清淤及維護工作,除釐清雨水下水道系統實際情形,也能了解積淹水成因所在,更可發現危及通水斷面淤積與箱涵破損狀況,據以清疏並強化雨水下水道箱涵結構,改善淹水問題外,同時提昇道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