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72歲的戴先生深受背痛和腳麻的困擾多年,最近甚至連走路都開始受到影響,經核磁共振查明病因來自於腰椎有三節段發生脊椎狹窄,造成神經的壓迫。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李威佑表示,因為狹窄的位置多達三節,醫師通常會建議做神經減壓合併腰椎融合手術,以預防減壓術後產生的脊椎不穩定;然而,「脊椎雙通道內視鏡微創減壓手術」提供新選擇,不僅更精準,神經受傷風險亦更低。
(圖說)李威佑醫師指出,內視鏡減壓手術的優點就是微創、減少組織破壞、保留腰椎柔軟度等。(記者鄭德政攝)
李威佑醫師說明,人體的脊椎由數個脊椎骨與軟組織組成,而在脊椎的正中心有脊髓和神經根通過,當人體結構隨著年齡而退化,逐漸產生脊椎椎間盤高度減少、脊椎骨產生骨刺、軟組織出現增生肥厚等現象,造成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就是所謂的「脊椎狹窄症」,尤其好發於第4、5節腰椎之間的椎管狹窄,且最容易找上超過60歲的民眾。
(圖說)李威佑醫師分享患者戴先生的手術過程,並提到戴先生術後恢復良好、行動自如。(記者鄭德政攝)
至於常見的症狀,有背痛、臀部位置的轉移痛、下肢疼痛麻木或無力等症狀。李威佑醫師補充,另一個典型的症狀為「間歇性跛行」,意即患者僅是走一小段路便出現疼痛,但在休息過後又會改善。此外,平時站直或是背部後仰等動作,皆可能引發上述症狀,惟背部微彎或坐姿可得到緩解。他提到,輕度的脊椎狹窄症可以透過休息、藥物,或是物理治療得到緩解;當神經症狀惡化且保守治療無效時,則須考慮手術治療。
(圖說)
李威佑醫師表示,脊椎狹窄症手術的核心原則是「將神經做足夠的減壓」,藉由移除部分椎板、骨刺,以及增厚的黃韌帶,來解除神經的壓迫。過去傳統手術因對骨性結構和軟組織的破壞較大,術後可能發生腰椎不穩定的情形,故減壓手術往往會合併腰椎融合手術一起進行。他進一步說明,腰椎融合手術需要在體內置入內固定器,過程就有傷及神經的風險性存在,且術後還可能面臨腰椎活動度降低、椎體融合失敗、內固定鬆脫或鄰近節退化等問題。
(圖說)安南醫院脊椎微創手術中心已累積豐富經驗,其中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療亦成為主流。(左起)林聖哲院長、李威佑醫師、資深專科護理師侯嘉蕙。(記者鄭德政攝)
而脊椎雙通道內視鏡微創減壓手術透過內視鏡影像系統,提供清楚的手術視野,能精準地針對神經壓迫處做減壓,大幅降低神經受傷的風險,且不需要在體內置入內固定器,便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腰椎穩定度。
因此,戴先生最後決定接受內視鏡微創減壓手術,目前已回歸日常生活。李威佑醫師強調,微創手術不只大大減少患者的術後疼痛,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他認為,人體的脊椎既然被設計成可活動且具彈性,治療考量應該更適性評估,以不破壞脊椎功能為原則;除非出現嚴重變形或脊椎不穩定等萬不得已的情況,才建議考慮脊椎融合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