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33歲陳小姐,容易焦慮緊張,思慮較多,工作忙碌,每次月經來潮前一週開始出現下巴痘痘,乳房脹痛,水腫,腹瀉,脹氣,伴隨不穩定的情緒,焦慮,易怒,胃口差,但月經來潮後這些症狀就消失,因症狀反覆發生,前來中醫門診治療。
(圖說)月經來潮腹瀉、脹氣、胃口差等症狀令人難受。(記者鄭德政攝)
經前症候群是指在排卵日起至月經來潮之間的14天出現易怒、焦慮、體重增加、下腹及胸部腫脹等情況,當月經來潮後,這些症狀就會逐漸消失,直到下次月經來前又再出現。其原因可能與黃體激素和雌激素比例失調有關,維他命B6不足,營養不均衡(高脂肪、高糖、高鹽)、甲狀腺內分泌失調或睡眠不足等原因有關。
(圖說)趙家儀醫師建議舒緩經前症候群可配合按摩【內關穴】緩解症狀不適,手大拇指輕輕按壓以微酸為度一次約五到十下即可。(記者鄭德政攝)
趙家儀醫師提及,中醫依據不同證型做不同的治療,個案中的陳小姐,平常容易焦慮,經前出現乳房脹痛,腹脹,此為典型的中醫「肝氣鬱結型」,而肝氣不能調達也會影響到脾胃系統,導致出現食慾差,水腫,腹瀉等症狀。
(圖說)可用疏肝解鬱、健脾的『加味逍遙散』中藥方。(記者鄭德政攝)
以中醫的觀點來說,此類似類似中醫「經行情志異常」和「經行水腫」的經前症候群,因「女子以肝為先天」的角度上,這句話的意思為,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進行疏通,調暢氣機,與貯藏血液,因女子歷經月經排血,到產後分泌乳汁,都會耗傷陰血,所以離不開血。
(圖說)台南新樓醫院中醫科趙家儀醫師。(記者鄭德政攝)
趙家儀醫師指出,治療上會以疏肝解鬱、健脾的加味逍遙散藥方做加減,也可配合按摩內關穴(將一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放在另一手的手腕內側,無名指剛好抵著另一手的手掌與手腕交界處的橫紋,這時三指併攏的食指所在位置),找到位置後,可以用手大拇指輕輕按壓,以微酸為度,一次約五到十下即可。治療後,病人的經前症候群得到大幅改善。
趙家儀醫師表示,經前症候群是一種週期性的症狀,平時應該避免攝取咖啡因,配合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注意營養的補充(鈣質、維他命B6等),減少容易使水分滯留在體內的高鹽食物(泡麵、加工食品、零食);也盡量減少容易造成腸胃負擔的高油炸及高熱量高糖食物。
月經是女性重要的好朋友,最重要是要練習如何放鬆減壓,每個人都需要找出適合自己心靈與身體放鬆的方式,並以快樂正面的心態面對,如此就可以減少經前不適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