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患者下肢潰瘍超過一年 「低能量雷射」照射一月即癒合!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58歲男性患者使用酪胺酸激(酉每)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治療癌症,卻造成慢性下肢潰瘍超過一年,因傷口難以癒合及不斷有傷口滲液,每天需多次換藥,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而到安南醫院皮膚科就診。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羅子焜理學檢查發現,患者下肢浮腫、按壓滲液多且十分疼痛,安排規律使用「低能量雷射」照射傷口一個月後,不僅傷口完全癒合,滲液也減少、不再備感疼痛!

(圖說)58歲男性使用酪胺酸激(酉每)抑制劑(TKI)治療癌症造成慢性下肢潰瘍(左),經低能量雷射規律照射傷口一個月後,傷口完全癒合,紅腫疼痛及滲液也顯著改善(右)。(記者鄭德政攝)
羅子焜主任說明,低能量雷射(Low-Level Laser Therapy, LLLT)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透過波長大約650nm至1000nm的低劑量雷射光,促進組織修復和細胞再生。他提到,低能量雷射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四大皮膚相關問題,包括傷口癒合、發炎控制、皮膚組織修復,以及慢性皮膚疾病的輔助治療:

(圖說)安南醫院皮膚科引進「低能量雷射」治療儀器。(記者鄭德政攝)
一、傷口癒合:低能量雷射能夠刺激細胞代謝,提高細胞內ATP(三磷酸腺?)的合成,進而促進傷口癒合。具體而言,雷射光的能量被細胞吸收後,有助於啟動細胞內的生化反應(photobiostimulation),促進蛋白質合成,加速傷口邊緣的再生和修復,縮短整個癒合過程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酪胺酸激?抑制劑會藉由阻斷VEGFR和EGFR兩種生長因子受器以影響傷口癒合;相反地,低能量雷射增加了血管生成及HIF-1α 和 VEGF 的活躍,同時降低了MMP-2 的活性,以協助傷口癒合;
二、發炎控制:透過減少發炎相關的細胞激素和化學物質的釋放,雷射治療有助於減輕皮膚紅腫、疼痛和發熱等炎症反應,緩解患者不適感之餘,改善皮膚狀態;
三、皮膚組織修復:低能量雷射可以刺激膠原蛋白的生成,促進纖維母細胞的增殖,從而改善皮膚的彈性和結構。對於皮膚受損、疤痕形成,以及皮膚老化的情況,低能量雷射有望於組織重建和修復上取得良好效果;
四、皮膚疾病輔助治療:對於?疹後神經痛,雷射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控制發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此外,低能量雷射對於過敏性皮膚疾病的治療,也具備正向成效。

(圖說)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羅子焜(左)期許,皮膚科引進「低能量雷射」治療儀器後,能造福更多皮膚病症患者。(記者鄭德政攝)
總體而言,低能量雷射在皮膚科的應用,為一種安全、無副作用的治療方式,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發炎控制、皮膚組織修復,和慢性皮膚疾病輔助治療等多方面的優點。不過,羅子焜主任呼籲,雖然低能量雷射優點不少,患者仍應在皮膚專科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以確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