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 中醫教你春季養生之道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春季是一個萬物萌發,生長的季節,相對於冬季著重養「陰」與收藏,春季萬物萌發為「陽」的表現,春季五行屬木,與肝相應,因此春季養生的重點在於養陽、養肝。

(圖說)台南新樓醫院中醫科趙家儀醫師。(記者鄭德政攝)
春天地氣上升,人體毛孔腠理會由冬日的緊實逐漸變得疏鬆,因此穿著上可以不需像冬日般厚重,但因早晚溫差大,穿著還是延續冬末的洋蔥式穿搭為宜;且因皮膚腠理變得較為疏鬆,風寒毒邪等較容易入侵,也就是罹患感冒,所以可以依環境變化來增減衣物,可減少溫差對血管循環系統的影響。春季清晨氣溫仍低,體質敏感的族群容易誘發過敏反應,當溫差刺激容易導致打噴嚏、流鼻水、鼻過敏等症狀,建議外出時戴上口罩,以減少不適症狀的發生。

(圖說)中醫教您春季養生之道。(趙家儀醫師提供)
台南新樓醫院中醫科趙家儀醫師提及,春季與肝相應,可以適度飲用薄荷茶,幫助疏肝解鬱,但是如果平常容易出現手腳冰冷或容易腹瀉、脹氣、怕冷者,不宜飲用太多。春季時肝氣相對較旺,也不宜過補,因為春季萬物萌發為「陽」的表現,若體質燥熱者,在冬至吃過多的補品,例如薑母鴨或羊肉爐,除了一般的上火症狀(如口破,便秘,口乾外),很容易在春季開始時出現皮膚癢,引起紅疹,特別是洗澡後更明顯,感覺搔抓難耐。
趙家儀中醫師指出,春季除了養肝,同時也要健脾,在中醫五行五臟相生相剋的觀點,肝屬木、脾胃屬土,肝氣過盛會剋制脾胃,影響脾胃消化系統。孫思邈:「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所以春季須少食酸味類的食物,像是檸檬、果醋、酸梅等; 可以稍微補充甘味食物例如:小米,糙米、小麥、胚芽、蓮子、薏仁、大棗、山藥等,固護脾胃之氣。
此外要特別注意,春天不宜早睡!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冬天順應自然,可以「早睡晚起」。而春天必須「晚睡早起」,因為春天萬物復甦,晝長夜短,太陽升起的時間比冬日早,「早起」在陽光照射下可「吸收陽氣」,透過春天太陽的光與熱,發散掉身體在冬天時所累積的寒濕之氣,但要注意:睡覺不晚於11點,起床不早於4、5點最好的睡眠時間。
春天是養肝的季節,動怒憂鬱易使肝氣鬱結,例如出現血壓波動、月經失調、憂鬱情緒加重等,應盡可能保持心情舒暢,多到戶外踏青,可以使情緒獲得舒展,幫助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