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早期低等級癌治療後依然可以懷孕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子宮內膜癌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癌症,多發於更年期後的女性。然而,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即使年輕時確診的患者,治療後仍有機會實現懷孕的夢想。郭綜合醫院婦產科部長林大欽主治醫師表示,本文將介紹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成功治療後懷孕的可能性,以及激勵患者勇敢面對疾病。

(圖說)郭綜合醫院婦產科部長林大欽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的診斷不意味著生育夢想的終結。隨著醫學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女性在治療後實現懷孕夢想。現代醫學技術帶來新希望,無論是治療方式還是試管嬰兒技術。相信自己,相信醫生,積極配合治療,美好的生活在等待著你。(記者鄭德政攝)
世界名人的病史:好萊塢女演員克里斯汀娜.阿佩爾蓋特(Christina Applegate)在2008年被診斷出乳腺癌,並進行雙乳切除手術。她堅強面對疾病並公開分享經歷,給予許多癌症患者極大的鼓舞和希望。
美國著名演員法蘭卓雪於2007年6月21日子宮內膜癌手術七週年之際,發起癌症施曼瑟運動(Cancer Schmancer Movement)。該組織致力於女性癌症早期階段的診斷。她的努力幫助H.R.1245(約翰娜法案)獲得通過。這項運動支持不少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保守治療,證明即使面對癌症,生育夢想依然可以實現。
林大欽醫師表示,誰可以接受這種治療?年輕且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女性,許多年輕女性在確診後希望能夠保留生育能力。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癌症的分期和分級及整體健康狀況,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林大欽醫師表示,對於分期較低的子宮內膜癌患者(通常為I期),可考慮保守治療,如激素療法或局部切除,而非全面的子宮切除。在治療癌症的同時保留子宮,為將來的懷孕提供可能性。
治療方式
一、激素療法:對於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輕患者,激素療法是一種有效的選擇。這種療法主要使用孕激素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其優點是相對保守,不會破壞子宮結構,治療後仍可懷孕。
二、局部切除:局部切除術針對早期子宮內膜癌,只移除受影響的內膜組織,不影響整個子宮結構。手術後,患者可自然受孕或試管嬰兒技術懷孕。
三、綜合治療:某些患者可採用綜合治療,即激素療法和局部切除術相結合,提高治療效果並最大限度地保留生育能力。
試管嬰兒技術的應用(IVF):對於子宮內膜癌治療後的患者,試管嬰兒技術提供一個實現生育的途徑。醫師取出患者的卵子,進行體外受精,然後將胚胎植入子宮內。
成功案例:許多治療後的女性透過IVF成功懷孕並生下健康的孩子,證明現代醫學在癌症治療和生育方面的能力。
案例:38歲女性,原發性不孕且陰道出血不規則。嚴重肥胖(BMI 44.6),檢查貧血和子宮內膜厚度1.8厘米,診斷為第I期子宮內膜癌。2019年接受手術切除腫瘤並放置子宮內黃體素投予器,術後每日服藥。2020年取卵,其後進行冷凍胚胎移植後懷孕,35週時因早產和胎盤植入,緊急剖腹生產,胎兒母體健康。
林大欽醫師鼓勵子宮內膜癌患者,請勇敢面對並積極治療。許多女性也曾經歷這樣的挑戰,她們戰勝疾病,實現夢想。現代醫學技術帶來新希望,無論是治療方式還是試管嬰兒技術。相信自己,相信醫生,積極配合治療,美好的生活在等待著你。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家庭、朋友和社會的支持是你堅強的後盾。
、林大欽醫師結語指出:子宮內膜癌的診斷不意味著生育夢想的終結。隨著醫學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女性在治療後實現懷孕夢想。希望本文能夠鼓勵所有子宮內膜癌患者勇敢面對疾病,積極治療,最終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