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正向心光 法鼓山第10屆關懷生命獎得主出爐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主辦2024年「關懷生命獎」,今(26)日揭曉獲獎名單,積極投入臨終關懷並推動生命教育的社團法人臺灣大悲佛學會獲得團體「大願獎」;既是肌萎症病患也同為醫師的陳燕麟得到個人「智慧獎」;「慈悲獎」則由無私奉獻於志工服務的張寶方獲選。今年還首次頒發「特殊貢獻獎」,感謝歌手齊豫長年對關懷生命與公益活動的付出。頒獎典禮暨論壇活動訂於9月14日下午1點半在臺北市中油大樓國光廳舉行。

(圖說)本屆關懷生命獎於26日上午10點進行決審會議,共計有12個團體及個人獲選入圍,決審評委包括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評審團召集人錢復、綠光劇團導演吳念真、前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前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陳維昭、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前臺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臺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黃輝珍、法鼓山護法總會會長張昌邦。(記者鄭德政攝)
本屆關懷生命獎於26日上午10點開始進行決審會議,共計有12個團體及個人獲選入圍,決審評委包括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評審團召集人錢復、綠光劇團導演吳念真、前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前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陳維昭、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前臺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臺灣綜合研究院董事長黃輝珍、法鼓山護法總會會長張昌邦。

(圖說)直視疾病不被病魔打敗,肌肉萎縮症病齡超過 25 年的陳燕麟醫師獲選「智慧獎」,其堅毅的精神值得大眾學習。(記者鄭德政攝)
完訓超過數百位關懷員,投入超過上萬人次的服務,此次團體「大願獎」由社團法人臺灣大悲佛學會獲選。大悲學苑秉持以生命影響生命,提供專業人員培訓與在職教育,為社區醫護團隊增加照顧人力,提升醫護量能,協助末期病患的靈性照顧,並從事生命教育推廣,舉辦各項講座、課程、活動,引導社會大眾認識靈性關懷和重視生死課題,10餘年來深入各醫院與各社區角落,默默累積豐厚的實務經驗,並將其經驗分享給不同國家的社會關懷單位。

(圖說)以感動人心的歌聲陪伴大眾,今年獲頒「特殊貢獻獎」的歌手齊豫(左),藉由音樂去做關懷社會、關懷人心的公益活動。(記者鄭德政攝)
直視疾病不被病魔打敗,肌肉萎縮症病齡超過 25 年的陳燕麟醫師獲選「智慧獎」,其堅毅的精神值得大眾學習。陳燕麟不僅要忍受「肌萎症」之苦,他在醫療上為其病患服務,同時積極投入其研究領域,為肌萎症找出更多的解方,推廣社會大眾認識肌肉萎縮疾病,目前已有約60餘篇的國際期刊,他以同理與包容心鼓舞更多的患者與其親友,創造出溫暖友善的社會環境。
「慈悲獎」得主則是秉持著生命關懷,全身心深耕弱勢關懷20多年的張寶方。她的足跡踏遍全臺灣,她不是醫護人員,卻能以志工的身份忍受刺鼻的傷口惡臭,任憑膿血沾染。張寶方長期深耕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結合多面向社會資源,完成病患心願,並促進志願服務的推展,邁向國際醫療援助;體現出關懷個人、實踐社會服務的價值,造就奉獻利他的慈悲典範。
以感動人心的歌聲陪伴大眾,今年獲頒「特殊貢獻獎」的歌手齊豫,藉由音樂去做關懷社會、關懷人心的公益活動。2012年起法鼓山人基會與法務部合作推廣生命教育,邀請齊豫擔任「心六倫行動大使」,她也進入監所無償舉辦「心幸福音樂會」,以天籟之音關懷並啟發收容者長達數年。近年來,齊豫關懷生命的觸角也擴及海外、中國大陸,其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敬佩。
關懷生命獎自2007年開辦以來,即將第10次公開表揚,法鼓山人基會表示,藉由獲獎者生命故事的分享,彰顯良善的力量,期盼能幫助陷於困境的朋友們,從「心」開始、重拾面對現實的勇氣,進而肯定自我生命價值,同時向社會大眾宣導珍惜人生、關懷生命的重要,進一步減少憂鬱自殺事件的發生,營造祥和健康的幸福社會。
法鼓山人基會也對所有參與選拔的各界菁英與團體予以肯定,誠摯感謝他們為生命奮鬥、為社會大眾凝聚正面的能量。9月14日將於臺北市中油大樓國光廳公開表彰獲獎者,並頒授獎座、得獎證書及每獎項新臺幣30萬獎金;屆時並舉辦「當生命遇上AI」論壇活動,與談人邀請到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知名歌手&科技人李建復,暢談有關生命與AI運用的當代議題,7月起將開放民眾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