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三伏貼」不只是過敏剋星 還有助改善新冠患者生活品質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張先生長期受過敏性鼻炎所困擾,每逢換季或天氣變化,鼻炎症狀就會加重,因而求診安南醫院中醫部,經過「三伏貼」療程後,他明顯感覺到鼻塞、打噴嚏等症狀減輕,呼吸也順暢許多。

(圖說)三伏貼主要用於治療過敏性疾病,對於改善新冠患者生活品質亦有幫助。(記者鄭德政攝)
安南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黃千甄說明,中醫天灸療法中的三伏貼,可說是治療過敏性疾病的好幫手,為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保養方法,其原理為利用特定節氣(三伏天)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來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圖說)三伏貼藥餅內含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生薑等辛散溫熱中藥。(記者鄭德政攝)
適合三伏貼療程的族群,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寒性風濕性關節痛、慢性腹瀉、遺精、遺尿等患者,若是容易反覆感冒的小朋友也適合敷貼。其治療方法簡便、無副作用,每次敷貼時間建議成人4至6小時、小兒2至4小時,敷貼穴位則依照個人體質和疾病種類選擇。

(圖說)安南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黃千甄。(記者鄭德政攝)
由於夏至過後三伏日期間,通常是整年度天氣最熱的時候,因日出較早、日落較晚,促使天地間陽氣相對處於高點。中醫強調人和大自然是互相呼應的,所以這段期間容易感到身體能量充足、活動力上升、血液循環加快、毛孔開泄等,身體處於一種相對高代謝狀態,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
因此,若能在這段期間利用辛散溫熱中藥如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生薑等敷貼於穴位,便能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並藉由穴位及經絡傳遞,達到趨除寒邪、提高身體抗病力之效,若為虛寒性或寒濕久留體質,更可以提振與溫通陽氣。
此外,研究顯示三伏貼療法不僅對於新冠肺炎(COVID-19)恢復期患者的生活品質有幫助,針對兒童支氣管性氣喘和虛寒性症狀也有輔助效果。黃千甄部主任提及,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顯示,穴位敷貼療法用於小兒氣喘具免疫調節的作用,另有文獻發現三伏貼治療可降低血中嗜酸性白血球數量,及抑制IgE(免疫球蛋白E)的效果,從而改善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等症狀。
而三伏天是根據每年農民曆記載之節氣與天干紀日加以計算,從每年「夏至」後開始算起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及「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以今年夏至日期113年6月21日為例,立秋為8月7日,故今年三伏日期為7月15日(初伏)、7月25日(中伏),以及8月14日(末伏)。
安南醫院中醫部設立夏季三伏天灸特別門診,若民眾無法配合上述三伏時段,亦可選在7月15日至8月23日的三伏期間,每隔7到10天,進行連續3到4次的敷貼,仍有一定的療效。
黃千甄部主任提醒,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惟需特別注意的是,孕婦、2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敏感易大量起泡者、發燒和咽喉發炎者,並不適合三伏療法。另外,敷貼當日需要禁食生冷、油膩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倘若皮膚起紅腫、搔癢,則需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之消炎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