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鏈球菌疫苗新進展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71歲的李爺爺,平時定期至醫院追蹤高血壓和糖尿病,回診時經醫師建議,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李爺爺表示,2年前曾因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住院,治療後雖已痊癒,但體力大不如前,覺得免疫力下降許多。定期回診時,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和說明疫苗種類後,李爺爺去年接種流感疫苗和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心裡覺得安心許多,感冒時也僅有輕微發燒和咳嗽不適。

(圖說)自2023年起,政府擴大推動65歲以上民眾的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計畫,提供符合資格者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周杰穎醫師提醒,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可攜帶身分證件及健保IC卡至各鄉鎮市區衛生所或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以保障自身健康,減少肺炎帶來的威脅。(記者鄭德政攝)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周杰穎醫師表示,衛生福利部公佈的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分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肺炎排名回升至疫情前的第三名,但死亡人數的年增率卻以肺炎16.6%為最多,嚴重威脅國人的生命及健康。臨床上肺炎分為病毒性肺炎和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症狀較輕微,以流行性感冒病毒最常見;而細菌性肺炎占所有肺炎的10%-30%,其中最常見的病菌是肺炎鏈球菌,常在患者感冒時併發,對高風險族群威脅尤為嚴重。
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種常見的病原體,會引起輕微的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導致嚴重的侵襲性疾病,如肺炎、腦膜炎和敗血症。全球因肺炎鏈球菌感染而死亡者,每年達數百萬人,其中嬰兒、年長者及免疫力低下者皆為高風險群。為了有效預防相關感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研發和使用成為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
周杰穎醫師說明,肺炎鏈球菌疫苗主要分為兩類:多醣體疫苗及結合型疫苗。多醣體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V)是最早開發的肺炎鏈球菌疫苗,適用於成人和年長者,但對於兒童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效果較差。而結合型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將肺炎鏈球菌多醣體與蛋白質載體結合,增強免疫反應,特別適合於兒童和免疫力低下者,目前常用的結合型疫苗為PCV13。隨著疫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科學家持續研發涵蓋更多血清型的疫苗,如PCV15和PCV20等,已於2021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使用,將為更大範圍的群體提供保護。
台灣針對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策略也持續性調整,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65歲以上民眾,接種一劑13價或15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15),以及一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以降低因肺炎鏈球菌感染導致的嚴重併發症和死亡風險。自2023年起,政府擴大推動65歲以上民眾的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計畫,提供符合資格者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周杰穎醫師提醒,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可攜帶身分證件及健保IC卡至各鄉鎮市區衛生所或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以保障自身健康,減少肺炎帶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