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輔導養豬場轉型四年 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近年養豬產業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環保等污染問題常造成民眾觀感不佳及陳情,今(113)年臺南市持續輔導轄內養豬場共70場(90件次),購置新式設施(備),補助款計約1億3,960萬元,全面強化環保並兼顧生產效能,有效讓傳統養豬產業轉型升級,讓為期4年的「養豬百億基金計畫」畫下完美的句點。

(圖說)南市農業局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師持續輔導養豬場轉型升級,成效相當顯著。(記者鄭德政攝)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有527場養豬場,在養頭數約58萬餘頭,是全國第四大養豬重鎮。為協助產業應對成本上升、氣候變遷及環保標準等諸多不利經營之因素,南市府這四年持續鼓勵養豬業者,透過購置新式設施及設備,改善傳統老舊設施(備)無法克服的問題如異味、廢水、育成率、配種率、疾病發生率、人力及用水等,除保障市民的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肉品品質及經營效率。

(圖說)養豬場升級為密閉式水簾豬舍可有效減少臭味,維持溫度穩定並加強防疫安全。(記者鄭德政攝)
農業局代理局長陳仲杰表示,南市執行「養豬百億基金計畫」已到尾聲,經統計這4年執行成果顯著,補助南市400場次養豬場,經費達6.7億元,讓業者提高經營效率外,更減少對鄰近環境的負面影響,並將持續輔導產業投入轉型升級,讓民眾甚至國際看到南市的優質養豬業。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的計畫輔導團隊受邀分享,常見農民有心想改善場內設備卻苦無門路可循,透過團隊人員至現場評估及建議,讓養豬農民確定如何投入經費以獲得更大效益的改善;目前受補助過的農民們也正向回饋補助的設施(備)切合畜牧場的需要,確實能幫助應對困境的助益甚大。

(圖說)廢水處理系統可高效的將廢污水轉化為乾淨之放流水或再利用澆灌至農地。(記者鄭德政攝)
農業局提醒,雖然4年計畫已結束,但因成效良好大家有目共睹,農業部也聽到產業盼能持續挹注經費的心聲,已初步規劃於明年編列相關經費,鼓勵有需求的養豬業者依然可先行評估場內需求,於明年度計畫核定時再依開放受理補助的項目進行申請。

(圖說)設置高床及母豬分娩欄組可減少清洗污水排放,並防範哺乳仔豬被壓傷。(記者鄭德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