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健康開心地長大」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我們時常祈願孩子們都能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地長大,然而,當孩子的心理健康亮起紅燈時,家長該向誰尋求協助?或許您聽過「兒童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這些專業科別正是為孩子們的心理需求提供支援之處。在當代的數位網路世代,社會變遷急劇,孩子們面臨的挑戰變得更多元且複雜,父母們也承受家庭和社會等各方壓力,從傳統嚴苛教育轉向正向鼓勵教養,現代家庭需要更多專業協助與社會支持。

(圖說)成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郭哲妤醫師提醒,醫師們深知,家長要陪著孩子就診並不容易,往往需經過猶豫、掙扎和痛苦。而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除必要時建議藥物治療外,更多的是運用對孩子發展、家庭互動及行為困擾的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陪伴並支持孩子與家長一同成長。(記者鄭德政攝)
成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郭哲妤醫師指出,根據2017年衛生福利部委託醫學中心進行「全國性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台灣有32.3%的學童在一生中會罹患某種精神疾患,包括神經發展疾患(如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妥瑞氏症)、破壞性/衝動控制/行為障礙、情緒疾患、焦慮疾患、強迫症、飲食疾患等。然而,根據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分析,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疾患盛行率卻只有4.6%,顯示大部分的孩童與家庭都未曾接受過相關的醫療協助。
郭哲妤醫師說明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疾患有四點特性,不容輕忽,需及早關注治療:
一、疾患嚴重度和困難度若未妥善處理會益發嚴重,甚至出現自傷行為或輕生。
二、可能衍生出其他精神疾患,狀況變得更複雜。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些人認為不需治療,隨年齡增長即會改善,但許多的孩子卻在成長過程反覆累積對自我的負面評價,導致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出現憂鬱症、焦慮症,或者成癮等問題。
三、常以行為變化或身體症狀表現。例如拒學或原因不明的頭痛、肚子痛,都常是心理困擾的警訊。
四、可能是成年疾患的初期症狀。例如青少年期初發強迫症、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
郭哲妤醫師提醒,醫師們深知,家長要陪著孩子就診並不容易,往往需經過猶豫、掙扎和痛苦。而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除了必要時建議藥物治療外,更多的是運用對孩子發展、家庭互動及行為困擾的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陪伴並支持孩子與家長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