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防汛超前部署 黃偉哲認為防汛如作戰 雨季前應確保各設施運作正常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汛期將至,臺南市政府秉持「離災優於防災、防災優於救災」原則,積極強化各項防汛整備。臺南市政府水利局今(9)日於市政會議專案報告時,說明轄內各排水設施、水利建造物巡檢等工作整備情形,另外,亦持續推動非工程措施,包括自主防災社區演練及排水設施清淤等,提升整體應變效率。

(圖說)二層行抽水站督導檢查。(記者鄭德政攝)
市長黃偉哲指出,防汛如作戰,他要求水利局聯合相關局處,加強積淹水熱點改善,確保雨季來臨前,雨水下水道、抽水站、滯洪池、水閘門等設施都運作正常。

(圖說)西灣滯洪池體結構檢查。(記者鄭德政攝)
水利局表示,臺南市目前由中央轄管的5條主要河川總長389公里,市管排水系統則有165條、總長655公里;水利局所轄管66座抽水站總抽水量每秒770噸,26座滯洪池蓄洪容量達633萬噸,構成防洪網絡。

(圖說)白河區竹內里檢視設備。(記者鄭德政攝)
為強化設備功能,66座抽水站已完成年度保養及測試;513台大型移動抽水機也完成整備,其中488台預佈於低窪區域,25台作為機動支援;水利局轄管26座滯洪池也完成例行檢查。統計目前全市滯洪池及埤塘共60座,總蓄洪量逾1,100萬噸,颱風豪雨前將依雨量預測進行預洩,爭取蓄洪空間。

(圖說)抽水機組檢查整備。(記者鄭德政攝)
水閘門方面,市轄1,840座已完成檢查,初查合格率99%,預定汛期前完成改善,另亦完成1處老舊閘門(學甲32號)整修作業。針對區排與雨水下水道清淤,截至3月底累積清淤長度逾8.5萬公尺、體積超過2.5萬立方公尺。全市48處水患及16處土石流防災社區皆完成演練與教育訓練,3,623片防水擋板則已發配至32區公所及社區,並備妥砂包、防汛塊及太空包,隨時應對緊急搶修需求。
在水情監測方面,臺南首創全國物聯網防災系統,針對易淹水地區建置320處淹水感測器、110處水位站、32處雨量站及107處CCTV,並定期維護,達到100%妥善率。此外,推出「臺南水情即時通APP」,整合警戒、水情查詢、封橋封路資訊,讓市民即時掌握災情、提前應變。
水利局表示,防汛工作將持續滾動檢討與精進,整合人力與科技資源,全力確保市民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