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登革熱疫情及南市病媒蚊指數雙升溫 請民眾務必落實「巡、倒、清、刷」 無蚊最安心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天氣漸熱,時序進入梅雨季節,高溫多雨正是蚊蟲孳生高原期;南市監測病媒蚊指數持續上升,根據登革熱防治中心病媒蚊監測數據顯示,114年第20週誘卵桶卵粒數平均陽性率為23.12%,以仁德區、安南區平均陽性率增加最多,共有44個里別達到社區動員標準,其中仁德區二行里因連續兩週平均陽性率60%以上,屬登革熱高風險里,為提醒市民朋友注意,防疫團隊已立即派員至社區插立孳清旗,籲請民眾落實「巡、倒、清、刷」,清除環境積水容器。

(圖說)防疫工作人員巡視輪胎及環境。(記者鄭德政攝)
統計114年第1-20週誘卵桶共捕獲消滅卵粒數19萬8,413粒,市長黃偉哲督促登防中心與防疫團隊持續針對高陽性率和卵粒數之風險里別,盡速且落實加強社區動員孳清、複查和環境巡檢,衛教民眾減少容器並落實容器「巡、倒、清、刷」。

(圖說)防疫人員清除積水容器。(記者鄭德政攝)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本國登革熱無本土病例,但是氣候暖化,國際登革熱疫情升溫,截至5月21日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已累計64例,感染源國家以印尼為多,其次為菲律賓;其中南市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累計3例,黃偉哲市長提醒醫療院所要提高警覺,落實T.O.C.C.(旅遊史、職業、接觸史、群聚史)問診,如有相關流行區旅遊史、發燒及任二項症狀(出疹、噁心、嘔吐、頭痛、 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時,請立即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並即時通報,同時也請民眾如有症狀切勿自行服藥,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以利醫師診斷、衛生單位及時進行防治作業,縮短登革熱病毒在社區的隱藏期,避免疫情擴散。

(圖說)防疫人員進行採樣。(記者鄭德政攝)
登防中心尤天厚主任呼籲,不論是家蚊或斑蚊,最主要的防治方式就是落實「巡、倒、清、刷」,清除積水容器及積水處,讓蚊子無處產卵繁殖,避免孳生孑孓。民眾如有種植水栽植物,可參考疾管署網站登革熱/屈公病教戰手冊( 登革熱/屈公病教戰手冊.pdf (cdc.gov.tw)於水栽植物容器內飼養食蚊魚,利用生物防治方法進行登革熱防治,但需注意魚群數目是否足夠。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斑蚊孳生,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本市自4月1日起針對查獲孳生源,則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25、70條規定,處罰鍰新臺幣3,000~15,000元且無改善期,請市民朋友將孳生源清除的作為,轉化為日常生活習慣,共創無蚊健康家園,避免孳生病媒蚊嚴重影響自己與家人甚至鄰近居民的健康。相關資訊請參閱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 http://bit.ly/3xHfuzL 或撥打 06-3366366防疫專線。

(圖說)掌握病媒蚊習性,巡倒清刷沒煩惱。(記者鄭德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