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匠藝的詠嘆調! 臺南孔子廟復建讓技藝永垂不朽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國定古蹟臺南孔子廟災害復建工程自前(107)年6月啟動迄今,已陸續完成明倫堂、入德之門、東西大成坊、大成門、泮宮坊等修復工作。為讓關心孔廟修復的市民及國人朋友進一步瞭解古蹟修復過程,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與臺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特別拍攝4支影片,做為文化資產保存教育之用,農曆年前正式發布第3部「不朽的詠嘆」。

(圖說)彩繪匠師在木柱漆作上面漆。(記者鄭德政攝)
古蹟修復除具有延續歷史軌跡與重現建築風貌的價值外,「傳承」更是保存傳統技藝最重要的關鍵之一。任何珍貴的技術都需要承先啟後,才能永續;任何一個古蹟修復工程的現場,都需要各種技術工項的匠師。在我國,傳統匠師資格須經考試並由文化部審查公告,目前國內總計持有證照者僅600多名傳統匠師,其中50歲以下的僅不到1/5,面對眾多的古蹟和歷史建物修復需求,文化資產的保存修復亟需更多的年輕人才加入。

(圖說)匠師整修歸帶。(記者鄭德政攝)
本次臺南孔子廟修復過程中,有傳統匠師的下一代及新世代學徒加入,例如漆作彩繪匠師陳敦仁是家族第4代傳人,學徒期間,就跟著父親陳穎派匠師來到孔廟畫墨線、上色,如今換他帶著女兒一起在孔廟進行修復。泥作匠師蔡啟豐在師徒之間絕不會藏私,相關技術知識都全力傾囊相授,並鼓勵徒弟參加匠師檢定或參與相關工程,由於各地的材料、工序工法都不同,透過這樣的大量學習,將能快速累積經驗,對古蹟修復有所貢獻。不管是家族傳承或是師徒傳承,每一種傳承方式,都為古蹟修復注入一股鮮活的生命力,市府期許這樣的傳承可以繼續下去,讓精湛的傳統技藝為臺南文化資產永保生機。

(圖說)匠師固定封簷版。(記者鄭德政攝)
在此次「不朽的詠嘆」之前,去(108)年文資處並已經發布2支影片:「凝聚的智慧」紀錄臺南孔子廟如何在0206震損後,透過眾人的智慧來進行緊急加固,並概要介紹整體修復工程;「朱紅的技藝」則介紹臺南孔子廟修復過程中,兩項同為朱紅色的重要傳統工法,一為用於木構單彩漆作工程,一是用於磚牆的土朱灰泥壁。兩部影片非常值得一看。

(圖說)泥作匠師施作土珠牆面。(記者鄭德政攝)
臺南孔子廟在匠師們巧手修復下,預計於今(109)年6月完成大成殿修復、9月完成西廡、東廡及禮樂器庫修復,工程期間將繼續於工地現場及孔子廟修復工程粉絲專頁發布影片,與大家分享古蹟的歷史與修復過程所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