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路塞車「媲美」北市內湖 曾之婕籲市府提疏解分流解方 交通局提三解方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臺北市內湖區交通壅塞現象如何解決,幾位市長參選人唇槍舌戰,臺南市東區東門路也不遑多讓,由於是聯外道路的大動脈,每日上下班巔峰時段塞車亂象已成常態,每逢連續假期車流量爆增,不僅沒為沿線商家帶來經濟效益,大貨車、砂石車與汽機車爭道險象環生,路面凹陷磨損也相當嚴重。

(圖說)東門路與崇學路口,也是大榕樹三岔口,天天上演塞車的景象,周末假日都沒見到交警到場指揮交通。(記者鄭德政攝)
交通局長王鉻德表示,除在瓶頸路口增加左轉車道及左彎待轉區線提高紓解效率外,其中東門路段在執行延長紅綠燈週期至140秒以上的措施後,平均車行速率由19 km/hr 提升至22 km/hr,改善幅度達15%。
東區市議員參選人曾之婕表示,臺南市升格六都以來,最能「媲美」臺北市的現象就是「交通」問題一樣壅塞,每到上下班時段,或是周末假期、連續假期,市區幾條主幹道一定出現大塞車,尤其東區的東門路從她讀書時代以來,迄今混亂和塞車成了慣性現象並沒有改善,並非交通局所稱已改善減少壅塞及避免車禍。

(圖說)東門路因交通壅塞造成大小車爭道,險象環生。(記者鄭德政攝)
曾之婕說,東門路沿線平日車流量就大,一到假期更多出2到3倍以上,即使臺南市政府2020年開始採用AI智慧系統來監看交通狀況,2021年為改善東門路與崇學路口、裕豐街交通壅塞問題,交通局配合增加左轉專用車道,重新規劃東門路方向號誌,也未能有效疏導,更令外來遊客觀感不佳。
另外根據台南市交通大隊公布的「台南市十大易肇事路段」,東區東門路幾乎年年上榜、交通局今年6月的統計,去年傷亡人數最高的5處路段,東區還有林森路二段和東寧路兩處,高齡長者發生交通事故,東區發生的死亡事故還是最多,居全市交通事故高風險行政區首位。
由於交通壅塞造成大小車輛爭道險象環生,大車輾壓也讓路面凹陷及磨損相當嚴重,對東區商家更未能因為車流帶來人潮停留獲得實質的商機,曾之婕期盼市政府應該對於東門路的交通再次進行通盤檢視,她提出劃分時段疏解車流分流、巔峰時段禁止大型車輛駛入、燈號連貫等具體措施,還給東區井然有序和安全的道路交通。
交通局長王銘德表示,面對車流的即時變動性,交通局提出更宏觀的車輛導引分流及智慧控制路廊改善策略,目前已於東門路與文化路口及東門路二段390巷口新建置2組資訊可變標誌(CMS),當東門路車多壅塞時,自動引導往中西區孔廟園區方向車輛改道中華東路-中華南路-國民路-南門路,或林森路-健康路-南門路,減少東門路瓶頸路段流量,改善壅塞情形;另往仁德交流道方向,亦於府前路與西門路口CMS引導車輛提早於南門路右轉,再由林森路或中華東路銜接東門路。
局長王銘德指出,今年更將向交通部爭取預算,預計將東門路較易壅塞路段約3.7公里, 涵蓋22處號誌化路口,透過即時旅行時間資料的蒐集,以及建置AI影像辨識設備,導入雲端資訊蒐集與分析等技術,透過大台南智慧交通中心計算道路壅塞程度,並因應不同車流量自動調整號誌秒數,能更全面地應對道路壅塞事件及各類突發狀況。
在交通事故防制,市府道安團隊同樣全力以赴,今年6月起執行道安易肇事改善計畫將東區林森路(小東路-東門路)及東寧路(勝利路-中華東路)納入,加強執法力度與準度、道路交通設施改善及多元宣導加強民眾道路風險意識等行動策略落實各項工作,期盼能有效降低本市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