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 突然低血壓怎麼回事 精神不濟的兇手

〔記者鄭德政南市報導〕在日常生活中,血壓數值的高或低,對於健康都有影響,我們經常聽到高血壓的相關討論,但低血壓同樣是一種健康問題,而且常常會被忽視。低血壓是指血液在動脈中流動時的壓力較低,可能會引起一系列不適症狀。嚴重時會使流到大腦和器官的血液不足,將導致休克和死亡。
台南新樓醫院心臟內科曾宣靈醫師將深入淺出地探討低血壓,了解其原因、預防方法以及管理策略。何謂低血壓,係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施加的壓力。它是心臟泵血至全身各部分時產生的一種力,與心搏量、心律及周邊血管阻力有關。血壓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為單位來表示,包括兩個數值:收縮壓和舒張壓。

(圖說)新樓醫院心臟內科曾宣靈醫師(左)向長者進行理學檢查查驗心律等心臟狀況。(記者鄭德政攝)
正常的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 mmHg,而低血壓的定義是當血壓的讀數低於正常範圍。雖然對低血壓的具體數值定義在不同的國家和醫療機構中可能有
所不同,一般來說,一個成年人的血壓低於90/60 mmHg,通常被認為是低
血壓。

(圖說)曾宣靈醫師(右)向求診長者解釋低血壓成因及衛教注意事項。(記者鄭德政攝)
低血壓的症狀,低血壓可能不會在所有人身上引起症狀,但出現時,可能包括以下症狀:
1.頭暈:這是低血壓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是在從坐著或躺著的位置突然站起時。
2.昏倒或覺得要昏倒:血壓過低可能導致大腦血流供應不足,造成暫時性的意識喪失。
3.視力模糊:暫時性的視力不清可能是由於大腦和眼睛的血流減少。
4.虛弱:低血壓可能導致全身乏力。
5.疲勞:持續的低血壓可能讓人感到疲勞或精力不足。
6.注意力不集中:低血壓可能影響腦部功能,導致注意力或集中力下降。
7.心悸:心臟可能需要加快跳動來維持血壓,導致心悸。
8.冒冷汗:低血壓相關的冷汗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尤其在感到頭暈或即將昏倒時。
造成低血壓的成因很多,可初步分成以下幾大類:
1.血管擴張性:如敗血症或過敏反應造成血擴張,會造成低血壓甚至休克。
2.阻塞性:常由嚴重疾病所引起,如張力性氣胸、心包膜填塞、肺動脈栓塞。
3.心源性:心肌缺血、心律不整、辦膜疾病、心臟衰竭等原因造成心輸出量不足。
4.低血容性:因大量失血或脫水,導致體內血體液不足,進而使血壓降低。
5.藥毒物性:許多藥物會造成低血壓,例如某些鎮靜安眠藥、抗精神用藥、抗憂鬱劑、利尿劑、某些抗高血壓藥物等。
6.內分泌性:和代謝功能有關的甲狀腺、腎上腺等荷爾蒙出現異常,也有可能引起低血壓。
7.神經性:與自組神經功能退化及失調有關,常見的原因有神經萎縮、巴金森氏症、糖尿病及失智症。
另外,還有姿勢性低血壓,特別將姿勢性低血壓拿出來談,因為它可能是很多人的困擾,也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國內65歲以上老人患有姿勢性低血壓者約佔15%,其中75歲以上的老人更高達30%。而前文所述的各種原因,都可能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它的定義是從平躺到坐起或站立3分鐘之後血壓降低,收縮壓下降超過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超過10毫米汞柱。
如何預防及管理低血壓?低血壓的預防和管理涉及多個方面,旨在維持穩定的血壓水平並避免低血壓發作所帶來的不適和風險。建議:
1.攝取足夠的水分:保持良好的水分狀態可以幫助維持血容量和血壓。特別是在天氣炎熱或進行大量運動後,應及時補充水分。
2.均衡的飲食:攝入適量的鹽分(除非醫生建議限鹽)和充足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血壓控制至關重要。
3.定期運動: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或騎自行車可以改善心臟和血管的健康,從而有助於維持適當的血壓水平。
4.漸進式活動,避免突然變換姿勢:尤其是對於那些經常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的人來說,應緩慢且小心地從躺或坐的位置變換到站立姿勢。
5.檢查藥物的副作用:與醫生討論正在使用的所有藥物,尤其是那些可能會影響血壓的藥物,如高血壓藥物、利尿劑和某些抗抑鬱藥。
管理要點:
1.監測血壓:定期在家測量血壓,特別是在改變藥物或治療方法後。這有助於了解本身的血壓趨勢並及時調整治療計劃。
2.調整藥物:如果低血壓是由於藥物引起的,醫生可能會建議調整藥物的劑量或改用其他藥物。
3.使用壓力襪:對於經常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的患者,穿著壓力襪可以幫助推動腿部的血液循環,減少血液在下肢的積聚,有助於防止血壓下降。
4.飲食調整:增加鹽分攝入(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幫助某些患有低血壓的人提高血壓。
5.教育和支持:了解低血壓的症狀和應對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狀態。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支持也是重要的。
低血壓的預防和管理應該是個人化的,考慮到每個人的具體狀況和整體健康狀況。與醫生密切合作,定期評估和調整治療策略是非常重要的。